《赋示诸将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3:52:55

上相东行一叶舟,五更笳鼓起舵楼。

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

玉帛先将迎妇雁,河山权作犒师牛。

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示诸将 其一
作者: 陈文騄 〔清代〕

上相东行一叶舟,
五更笳鼓起舵楼。
大名已自垂千载,
此错何堪铸九州。
玉帛先将迎妇雁,
河山权作犒师牛。
有谁哭向苍天问,
万里孤臣海尽头。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清晨出征的情景,正如一叶小舟在东行。古老的名声已经流传千年,然而如今的情形让人难以承受。美玉和丝绸先是用来迎接新娘,河山则暂时作为对士兵的犒赏。谁能向苍天哭诉,问一问那万里之外孤独的臣子,是否有归期?

注释:

  • 上相:指的是宰相,文人在此以宰相自喻。
  • 东行一叶舟:比喻出征的将领,舟行东去,象征着出征的方向与目标。
  • 五更笳鼓:五更时分,笳声和鼓声响起,表示即将出发。
  • 大名: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名将或名声。
  • 玉帛:指的是珍贵的礼物,用于迎接贵客或庆典。
  • 犒师牛:用牛作为奖励士兵的象征,表示对士兵的犒赏。
  • 孤臣海尽头:孤独的臣子在海的尽头,表达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他的具体信息文献中多有记载。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充满了历史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将领的身份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士兵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

诗歌鉴赏:

《赋示诸将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共鸣的诗。诗中诗人以宰相自喻,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与对将领们的期望。开篇“上相东行一叶舟”,将将领的出征比喻为一叶小舟,既渺小又孤独,暗示了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这些将领手中。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出征前的氛围,五更的笳鼓声声,激发起将士们的斗志,而“大名已自垂千载”的感慨,则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及对现状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运用“玉帛迎妇雁”和“河山权作犒师牛”这样的意象,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士兵们在战斗后的犒赏中,似乎又回到了生活的安宁,但这一切却是对战斗的掩盖。在最后一联“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则将孤独感推向极致,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相东行一叶舟:诗人以宰相自喻,舟行象征着出征,渺小的舟代表着将领肩负的重大责任。
  • 五更笳鼓起舵楼:清晨的鼓声和号角声响起,暗示即将出征的紧迫感。
  • 大名已自垂千载:古代名将的伟大声誉,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
  • 此错何堪铸九州:对现状的无奈,暗示国家的分裂与苦难。
  • 玉帛先将迎妇雁:用珍贵的物品迎接贵客,反映了传统礼仪与当下的对比。
  • 河山权作犒师牛:河山作为士兵的奖赏,象征着对士兵的肯定。
  • 有谁哭向苍天问:表达孤独与无助的情感,向苍天发问。
  • 万里孤臣海尽头:孤独的臣子,象征着身处边缘的将领,暗示着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出征比作小舟,形象生动。
  • 对仗:如“玉帛”与“犒师牛”,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苍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召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将领责任的关注,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深沉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舟:象征渺小与孤独,反映出征将领的无奈。
  • 笳鼓:象征出征的号召与激情。
  • 玉帛:代表着传统与荣誉。
  • 孤臣:象征着孤独与无助感,传达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上相”指的是谁? A. 将领
    B. 宰相
    C. 平民
    D. 君王

  2. “玉帛先将迎妇雁”中的“妇雁”指的是什么? A. 新娘
    B. 士兵
    C. 贵客
    D. 朋友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什么感情? A. 骄傲
    B. 忧虑
    C. 无所谓
    D. 幸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探讨了战争与孤独的主题,运用类似的意象与情感,表现出对士兵命运的关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传记》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