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驿别客》

时间: 2025-01-04 09:24:49

星江彼此系行舟,我向南州君北州。

彭泽初归元亮醉,沙场远使子卿愁。

人生离合花间蝶,世事浮沉柳外鸥。

明日沾襟各分手,相思何处倚高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星子驿别客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星江彼此系行舟,我向南州君北州。
彭泽初归元亮醉,沙场远使子卿愁。
人生离合花间蝶,世事浮沉柳外鸥。
明日沾襟各分手,相思何处倚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星江上,船只彼此相连,我朝南方而去,你则往北方。彭泽(指屈原)刚刚归来,元亮(即李白,意指饮酒作乐)醉意未消;而沙场的远方使者(指出征的朋友)则忧愁不已。人生如同花间的蝴蝶,离合无常;世事如同柳外的鸥鸟,浮沉难测。明日各自沾湿衣襟,分手时刻来临,思念又该寄托于何处的高楼之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星江:指星光下的江河,寓意美好的离别。
  • 彭泽:指屈原,因其有《离骚》而被称为彭泽。
  • 元亮:指李白,因其作品多与饮酒相关而著称。
  • 沙场:指战场,暗示友人正在远方征战。
  • 沾襟:指衣襟沾湿,形容因伤感而流泪。

典故解析:

  • 彭泽元亮:引用古代文人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友人饮酒作乐的向往。
  • 人生离合:引申自《红楼梦》中关于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朗的诗风著称,常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背景可能是作者与友人一起游玩后因公务或其他原因而需分别的情境。


诗歌鉴赏:

《星子驿别客》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离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星江、船只、饮酒等意象,表现了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即将分别的惆怅。开头部分,“星江彼此系行舟”,以星光和江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我向南州君北州”,则揭示了离别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去向的关心。

其次,诗中提到“彭泽初归元亮醉”,既展现了饮酒作乐的快意,又暗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沙场远使子卿愁”则引入了战争的主题,表现了另一位友人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苦乐交织。

全诗最后两句“明日沾襟各分手,相思何处倚高楼”,以“沾襟”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而“相思何处”更是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诗中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对友情的珍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星江彼此系行舟:描绘了一幅星光下的宁静画面,船只在江上行驶。
  2. 我向南州君北州:说明两人即将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去。
  3. 彭泽初归元亮醉:提到屈原与李白,暗示饮酒的欢愉与忘却。
  4. 沙场远使子卿愁:引入战争,表达对友人艰辛的同情。
  5. 人生离合花间蝶:比喻人生如花间蝴蝶,离合无常。
  6. 世事浮沉柳外鸥:描绘世事如浮沉不定的鸥鸟,形象生动。
  7. 明日沾襟各分手:预示即将离别,情感深沉。
  8. 相思何处倚高楼:最后的感叹,思念无处可寄,情意绵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生离合花间蝶”,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世事描述为浮沉的鸥,赋予其人性化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友情与人生哲理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江:象征美好与宁静,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
  • 彭泽和元亮:代表文人雅士的洒脱与醉意,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
  • 沙场:象征战争与离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花间蝶、柳外鸥:分别象征美好与无常,揭示人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哪位古代文人? a) 杜甫
    b) 李白
    c) 屈原
    d) 苏轼

  2. 诗中提到“我向南州君北州”,这句表现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爱情
    c) 战争
    d) 离别

  3. “人生离合花间蝶”这句中的比喻意图表达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友谊的珍贵
    c) 爱情的甜美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c) 屈原
  2. d) 离别
  3. a) 生命的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直接与豪放,体现出李白的个性。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主题不同,但同样涉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词中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读解与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