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白话文翻译:
在浙江楼上独自依靠,耳边充满了怨恨的笳声和哀伤的笛声。
仍能听到梨园的乐声,思念那人在北方的天际。
海棠花因春寒而显得憔悴,风雨又如何能禁止?
回首往日在华清池边,朦胧的露水与芦苇交织在一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怨笳:怨恨的乐器声,笳是一种古代的管乐器。
- 梨园:指梨园戏班,代表着戏剧和音乐的场所。
- 憔悴:形容花木因环境恶劣而枯萎的样子。
- 渺露:微弱的露水,形容朦胧的景象。
典故解析:
- 华清池:位于陕西,是唐代皇帝的行宫,历史悠久,因与王羲之、杨贵妃等名人有关而闻名。这里提及可能暗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其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孤寂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过往时光的怀念。浙江楼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笛声和梨园的回忆交织成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浙江楼闻笛》以其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开篇“独依浙江楼”,便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沉静的氛围,伴随着“满耳怨笳哀笛”,音乐的哀婉与个人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梨园声”,不仅代表着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暗示了对生活中温暖时刻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海棠憔悴怯春寒”描绘了春天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生动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叹息。这里的海棠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最后一句“回首华清池畔”,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溯,朦胧的露水和芦苇形成了一幅淡雅的画面,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又带着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音乐、自然和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怀念,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依浙江楼: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身处一处高楼,俯瞰风景,内心却感到无比寂寞。
- 满耳怨笳哀笛:耳边传来的音乐声充满了怨恨和悲伤,暗示着诗人的内心痛苦。
-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尽管有欢乐的乐声,但思念的情感更加强烈,思念的人在北方。
-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描绘了春寒中的海棠花的脆弱,表现出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回忆往日在华清池的美好时光,露水与芦苇的朦胧描绘出一种模糊而美丽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棠花的憔悴比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拟人:将海棠和春寒拟人化,体现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怨笳哀笛”与“梨园声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现状的感慨,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浙江楼:象征着高远与孤独,代表了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
- 笳与笛:音乐的象征,既是欢乐的源泉,也是忧伤的寄托。
- 梨园:代表了戏剧与音乐的美好回忆,蕴含着情感的寄托。
- 海棠:象征着美丽与脆弱,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华清池:历史的象征,寄托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梨园”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音乐与戏剧
C. 生活场所 -
“海棠憔悴怯春寒”中“怯”字的意思是? A. 胆怯
B. 感到寒冷
C. 受不了 -
诗中提到的“华清池”有何象征意义?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by 杨洪基
- 《念奴娇·赤壁怀古》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汪元量的《好事近·浙江楼闻笛》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过去的怀念,但汪元量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苏轼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英雄豪情。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