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千梳昼景暄,乌瓶一啜夜窗寒。庙堂勤苦茅斋静,不见人心是两般。
白话文翻译:
整日梳理白发,白昼的阳光温暖;夜晚在寒冷的窗边,从黑色的瓶中饮茶。在庙堂中勤奋苦读,而茅屋中则静谧安宁;人们的心境竟是如此不同。
注释:
- 白发千梳:形容白发多,需要多次梳理。
- 昼景暄:白天的阳光温暖。
- 乌瓶:黑色的瓶子,这里指装茶的瓶子。
- 一啜:一口饮下。
- 庙堂:指朝廷或官府,这里指读书或工作的场所。
- 茅斋:简陋的居所,指诗人的住处。
- 不见人心是两般:指人们的心境或态度有很大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质朴,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载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庙堂与茅斋的不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人心复杂多变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白昼与夜晚、庙堂与茅斋的不同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白发千梳”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而“乌瓶一啜夜窗寒”则传达了夜晚的孤寂与清冷。后两句通过庙堂与茅斋的对比,揭示了人心复杂多变,不同环境下的心态差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发千梳昼景暄”:诗人以白发为象征,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昼景暄则暗示了白天的温暖和宁静。
- “乌瓶一啜夜窗寒”:夜晚的孤寂与清冷通过乌瓶和夜窗寒来体现,一啜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庙堂勤苦茅斋静”:庙堂与茅斋的对比,揭示了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 “不见人心是两般”: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心复杂多变的深刻认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昼夜、庙堂与茅斋的对比,突出了不同环境下的心态差异。
- 象征: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乌瓶和夜窗寒则象征夜晚的孤寂与清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环境和时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心复杂多变的认识。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
- 乌瓶:象征夜晚的孤寂与清冷。
- 庙堂与茅斋:象征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发千梳”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流逝 B. 人生的老去 C. 生活的艰辛 D. 心灵的平静 答案:A、B
-
“乌瓶一啜夜窗寒”中的“乌瓶”象征什么? A. 夜晚的孤寂 B. 生活的清贫 C. 心灵的平静 D. 人生的老去 答案:A
-
诗中庙堂与茅斋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A. 不同环境下的心态差异 B. 生活的艰辛 C. 岁月的流逝 D. 心灵的平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比江南与北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载的《白发》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前者侧重于表达对人心复杂多变的认识,后者则侧重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了解张载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