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

时间: 2024-09-19 21:53:32

微雨过荒园,葱翠如膏沐。

春池长鱼苗,生意一何速。

乱石上青苔,层阴下乔木。

朝暾乾鹊鸣,夕烟倦羽宿。

开门足静观,聊以娱心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园
作者: 谢调元 〔清代〕

微雨过荒园,葱翠如膏沐。
春池长鱼苗,生意一何速。
乱石上青苔,层阴下乔木。
朝暾乾鹊鸣,夕烟倦羽宿。
开门足静观,聊以娱心目。

白话文翻译:

小园里微微细雨过后,绿意盎然,宛如涂上了一层油脂。
春天的池塘里,鱼儿的幼苗在迅速生长,生机勃勃。
乱石上生长着青苔,浓密的阴影下矗立着高大的树木。
清晨时分,阳光初升,喜鹊在鸣叫;傍晚时分,烟雾四起,鸟儿归巢休息。
开门后,只需静静地观赏,便能让心灵得到愉悦。

注释:

  • 膏沐:形容草木茂盛,像涂了油一样滋润。
  • 春池:指春天的池塘。
  • 鱼苗:鱼的幼苗。
  • 生意:生机,活力。
  • 乱石:指杂乱的石头。
  • 青苔:长在石头上的绿色植物,象征着湿润和生命。
  • 层阴:浓密的树影。
  • 朝暾:清晨的阳光。
  • 倦羽宿:鸟儿疲惫后归巢休息。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现出的自然景象与闲适心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许多古诗中都有体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调元,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的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小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内心宁静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后的园子,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开篇的“微雨过荒园”便设下了一个清新湿润的基调,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葱翠的环境中。接下来的“春池长鱼苗,生意一何速”则通过池塘中鱼儿的快速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中“乱石上青苔,层阴下乔木”描绘了园中生机与静谧并存的景象,青苔与乔木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美。在“朝暾乾鹊鸣,夕烟倦羽宿”中,清晨的喜鹊鸣叫与傍晚的鸟归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规律。

最后一句“开门足静观,聊以娱心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显示了他在繁忙生活中寻求一份宁静与安逸的心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令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雨过荒园,葱翠如膏沐:细雨过后,荒凉的园子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意盎然。
  • 春池长鱼苗,生意一何速:春天的池塘中,鱼儿的幼苗在迅速生长,充满生机。
  • 乱石上青苔,层阴下乔木:杂乱的石头上生长着青苔,浓密的树荫下高耸的乔木。
  • 朝暾乾鹊鸣,夕烟倦羽宿:清晨的阳光下喜鹊欢鸣,傍晚烟雾缭绕鸟儿归巢。
  • 开门足静观,聊以娱心目:打开门静静地欣赏自然,便能让内心获得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园子的景象比作膏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朝暾乾鹊鸣,夕烟倦羽宿”,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生机勃勃春天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雨:象征着清新与滋润。
  • 荒园:代表自然的原始状态,潜藏着生命的可能性。
  • 青苔: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顽强。
  • 朝暾与夕烟:表现时间的更替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微雨过荒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大雨滂沱
    B. 细雨滋润
    C. 阳光明媚
    D. 大雪纷飞

  2. “春池长鱼苗”中的“鱼苗”指的是什么? A. 鱼的卵
    B. 鱼的幼苗
    C. 成鱼
    D. 鱼的食物

  3. “朝暾乾鹊鸣”中的“乾”字意指什么? A. 湿润
    B. 明亮
    C. 干燥
    D. 阴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之美,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谢调元的《小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后者则更强调隐逸生活的悠然。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陶渊明诗文全集》
  4.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