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驿》

时间: 2025-01-17 10:33:33

绿水桥通县,门前柳已黄。

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

乍脱泥中滑,还嗟堠子长。

槠州何日到?

鼓枻上沧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水桥通县,门前柳已黄。
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
乍脱泥中滑,还嗟堠子长。
槠州何日到?鼓枻上沧浪。

白话文翻译:

绿水环绕的桥通到县城,门前的柳树已经发黄。
人少山中的树木长得茂盛,土地贫瘠但泉水清香。
刚刚从泥泞中挣脱,却又感叹小舟行驶得太慢。
槠州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只好在波涛上击打桨声。

注释:

  • 绿水:指清澈的河水。
  • 桥通县:桥通向县城,暗示交通便利。
  • 柳已黄:柳树已经变黄,暗示季节的变迁。
  • 人稀山木寿:人少,山中的树木却长得茂盛。
  • 土瘦水泉香:土地贫瘠但泉水清香,描绘了自然环境。
  • 乍脱泥中滑:刚刚从泥泞中出来,形象生动。
  • 堠子:小船,行驶缓慢。
  • 槠州:地名,诗人向往的地方。
  • 鼓枻:用桨击打水面,发出声音。

典故解析:

槠州是指一个地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诗中提到的“鼓枻”反映了古代水上交通的方式,流露出作者对旅途的思索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醴陵驿》创作于作者旅途之时,表达了对沿途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未来旅程的期盼。诗歌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交通状况和自然环境。

诗歌鉴赏:

《醴陵驿》是一首描写旅途风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和对人世浮沉的思考。首联“绿水桥通县,门前柳已黄”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水乡景色,绿水环绕,柳树轻摇,映衬出岁月流逝的无情。接下来的“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则传达了在这宁静之地,虽人少,但自然依然顽强生长,泉水清香四溢,给人以生机与希望。诗的后两句“乍脱泥中滑,还嗟堠子长”则传达出一种旅途的艰辛,刚刚挣脱泥泞的束缚,却又对小舟行驶缓慢的惋惜,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与对前路的渴望。结尾“槠州何日到?鼓枻上沧浪”更是点明了旅途的目标与心中的期盼,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确定感。全诗在描写自然与人文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又含蓄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水桥通县:描绘出桥与县城之间的水域景观,暗示了便利的交通。
  2. 门前柳已黄:通过季节的变化引导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3. 人稀山木寿:人少的环境反衬出山中树木的茂盛,形成鲜明对比。
  4. 土瘦水泉香:尽管土地贫瘠,泉水的香气却令人陶醉,表现出自然的馈赠。
  5. 乍脱泥中滑:突显出旅途的艰难,刚刚挣脱泥泞的状态。
  6. 还嗟堠子长:对小舟行驶缓慢的惋惜,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7. 槠州何日到:表现出对旅途目标的关注与期待。
  8. 鼓枻上沧浪:描绘出划船时的情景,声音与水波的交织,体现出旅途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乍脱泥中滑”,形象地表述了旅途的艰辛。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生动表现,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旅途的期待与无奈,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 柳黄: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山木:象征自然的坚韧与顽强。
  • 泉香: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幽静。
  • 堠子: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慢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水”主要指什么?

    • A. 河水
    • B. 湖泊
    • C. 海洋
  2. “乍脱泥中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失落
    • C. 兴奋
  3. “槠州何日到”中的“槠州”指代什么?

    • A. 一个人名
    • B. 一处地名
    • C. 一种植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慨,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 《鹿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宁和,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