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商叟半村堂》

时间: 2025-01-06 08:07:05

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商叟半村堂 徐玑 〔宋代〕

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住在半村的小屋里,先生的气度和外貌都很尊贵。 如果不是迎接贵客,常常是关闭着柴门。 在山影下行走寻找诗句,披着蓑衣在月光下钓鱼。 虽然贫穷到了八十岁,但只有他的好名声留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住屋半依村:指住所部分建在村庄旁边。
  • 先生气貌尊:先生的气质和外貌都很尊贵。
  • 若非迎好客:如果不是为了迎接贵客。
  • 长是掩柴门:常常是关闭着柴门。
  • 觅句行山影:在山影下行走寻找诗句。
  • 披蓑钓月痕:披着蓑衣在月光下钓鱼。
  • 固贫年八十:虽然贫穷到了八十岁。
  • 惟得令名存:但只有他的好名声留存。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了一位隐居的文人生活和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以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半村堂的文人形象,通过对其生活状态和品格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居文人的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住屋半依村”和“长是掩柴门”描绘了文人的隐居环境,而“觅句行山影”和“披蓑钓月痕”则表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来源。最后两句“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强调了文人的清贫生活和高尚名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住屋半依村:描绘了文人的住所位置,半依村表明其既与村庄有所联系,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先生气貌尊:形容文人的气质和外貌都很尊贵,暗示其内在修养和外在风度。
  3. 若非迎好客:如果不是为了迎接贵客,表明文人的生活较为简朴,不常接待访客。
  4. 长是掩柴门:常常是关闭着柴门,进一步强调了文人的隐居生活。
  5. 觅句行山影:在山影下行走寻找诗句,表现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6. 披蓑钓月痕:披着蓑衣在月光下钓鱼,描绘了文人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
  7. 固贫年八十:虽然贫穷到了八十岁,强调了文人的清贫生活。
  8. 惟得令名存:但只有他的好名声留存,表明文人的高尚品格和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住屋半依村”与“长是掩柴门”,“觅句行山影”与“披蓑钓月痕”。
  • 拟人:如“披蓑钓月痕”中的“钓月痕”,赋予月亮以动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隐居文人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其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强调了清贫生活和高尚名声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住屋半依村:描绘了文人的住所位置,半依村表明其既与村庄有所联系,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 觅句行山影:在山影下行走寻找诗句,表现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 披蓑钓月痕:披着蓑衣在月光下钓鱼,描绘了文人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是掩柴门”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文人常常关闭柴门 B. 文人常常打开柴门 答案:A

  2. 诗中“固贫年八十”强调了什么? A. 文人的富裕生活 B. 文人的清贫生活 答案:B

  3. 诗中“惟得令名存”表明了什么? A. 文人的名声不好 B. 文人的好名声留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文人的生活和自然景色。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玑的《题李商叟半村堂》:两者都描绘了隐居文人的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玑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