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时间: 2025-01-04 06:36:26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作者: 傅莹 〔宋代〕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之巅建造小屋,因此怀有安隐的心情。
安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道理超越了尘世的烦恼。
青色的霞光与白云交融,茂密的树木和修长的竹子提供阴凉。
在北山悠然自得,令人想要再次追寻。

注释

  • 结庐:在此处指在山上建造房屋,隐居生活。
  • 安隐:安静隐逸的生活状态。
  • 道胜:指道理、哲学思想超越于世俗的烦恼。
  • 尘虑:指世俗的烦恼与忧虑。
  • 青霞:青色的云霞,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
  • 修竹:指修长的竹子,象征清雅高洁的品格。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天台”可以理解为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代表了隐逸与修行的理想之地。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的美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常常与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相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对梵才大师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大师归隐天台的祝福与思念,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交融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超越。开篇以“结庐深山顶”引入,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安逸状态。接着以“道胜尘虑沈”说明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暗示着通过修行和对道理的领悟,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青霞白云、茂树修竹,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自然的美丽,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令人思重寻”更是道出一种对这种生活的渴望,仿佛在提醒读者要追寻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庐深山顶:在高山之巅建造小屋,表明远离尘世的选择。
  2. 遂怀安隐心:因此产生了追求安静隐逸的心情。
  3. 安隐如之何:安静隐逸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引发思考。
  4. 道胜尘虑沈:通过道理的理解,超越尘世的烦恼。
  5. 青霞白云致:青色的霞光和白云交相辉映,描绘自然美。
  6. 茂树修竹阴:茂密的树木和修长的竹子提供阴凉,增添宁静感。
  7. 悠然北山上:在北山上悠然自得,享受自然的宁静。
  8. 令人思重寻:让人不禁想要再次追寻那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 意象:以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 比喻:将道理比作超越尘世的力量,形象深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通过理解道理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加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烦恼、回归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深山:象征隐逸与安静的生活环境。
  • 青霞白云:象征美好、纯净的自然,带来心灵的慰藉。
  • 茂树修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 北山:象征理想的归宿和深思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结庐深山顶”意指什么? A. 建造房屋在山顶
    B. 远离城市生活
    C. 隐居于自然之中
    D. 以上皆是

  2. “道胜尘虑沈”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财富
    B. 明白道理超越烦恼
    C. 忍受世俗痛苦
    D. 享受繁华生活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是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高山、云霞、树木
    C. 江河湖海
    D. 人间烟火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注重田园的自然景象,后者则结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传达出更深的内心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