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拓频年惯,头巾独可怜。
贫深转多病,境累欲逃禅。
于我最知己,与君同信天。
燕云望江树,遥隔路三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无依的感受,头上的巾帕显得格外可怜。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心中渴望逃离俗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在我心中,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彼此都相信命运的安排。遥望燕云之上,看到那江边的树木,却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感到无奈,前路漫漫,隔着三千里路。
注释:
- 落拓:形容生活潦倒,心情恍惚。
- 头巾:指戴的头巾,古代文人常用,突显其贫困与窘迫。
- 贫深:生活贫困,困境加深。
- 境累:环境的压迫和困扰。
- 逃禅:渴望逃避世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信天:相信天意或命运。
- 燕云:指燕子飞过的云,象征远方和思念。
- 路三千:形容距离遥远,三千里路令人望而生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承实(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龙,号耐庵。他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段承实的漂泊生涯中,反映了他对生活困苦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与信任。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使得他的写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怀方晚樵茂才》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落拓频年惯”便道出了诗人多年来的漂泊与失落,头巾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形象的刻画,更是其内心孤独与悲凉的体现。接下来的“贫深转多病”,则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扰,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和无奈。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渴望,通过“境累欲逃禅”的表述,将内心的挣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诗人提到“于我最知己”,体现了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彼此信任的情感在这困境中显得尤为珍贵。最后的“燕云望江树,遥隔路三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人生路途的遥远,让人倍感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渴望友情与精神寄托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拓频年惯:诗人已习惯了多年漂泊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的疲惫与无奈。
- 头巾独可怜:头巾的可怜,暗示了诗人的贫困和不易,增添了悲剧色彩。
- 贫深转多病:生活的困苦加重,以至于身体和心灵都受到影响。
- 境累欲逃禅:环境的压迫让他希望逃避现实,寻求内心的宁静。
- 于我最知己:强调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彼此的理解与信任。
- 与君同信天:表达了对命运的共同信仰,彼此的支持。
- 燕云望江树:描绘自然景色,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 遥隔路三千:形容距离的遥远,隐含着彼此的思念与难以相见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困扰与身体的病痛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于我最知己,与君同信天”,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燕云与江树的意象,营造了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困境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人在逆境中对友情的向往与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巾:象征贫困与无奈。
- 燕云:象征思念与距离。
- 江树:自然的美好与孤独感。
这些意象通过丰富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谊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段承实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 A. 富裕
- B. 漂泊无依
- C. 安稳
- D. 自由自在
-
诗中提到的“头巾”象征什么?
- A. 荣华富贵
- B. 贫困与窘迫
- C. 自由
- D. 幸福
-
“燕云望江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富裕
- D. 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具有更为沉重的历史背景。
- 李白《静夜思》:以简单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段承实的思念情感相呼应,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段承实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华诗词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