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0:2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銮凰不世出,谁复知羽仪。
良马来冀北,难与伯乐期。
驽骀思逞能,燕雀争高飞。
岂能应昌运,终为世所嗤。
骥称不贵力,凤至惟其时。
吾衰亦久矣,嗟叹尔何为。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凤凰难得一见,谁能再识得它的姿态?
良马来自冀北,难以与伯乐相遇。
劣马和骏马都想表现自己,燕雀却争着高飞。
怎能顺应天命,终究被世人所轻视。
千里马并不在乎力量,凤凰则须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我衰老已久,叹息你又为何而来?
注释:
- 銮凰:指华丽的凤凰,象征非凡的人才。
- 羽仪:鸟的姿态,引申为出众的风采。
- 伯乐:古代名马之识者,象征能识别人才的人。
- 驽骀:指劣马与骏马,寓意人才的不同。
- 燕雀:指小鸟,象征平庸之辈。
- 昌运:指时运亨通,运势的好坏。
- 骥:千里马,比喻杰出的人才。
- 凤至:指凤凰的到来,象征优秀人才出现。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伯乐”与“千里马”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的典故,伯乐是识马之人,而千里马则为优秀的马,二者的结合象征着人才与识才者的关系。此外,诗中提到的“銮凰”与“羽仪”体现了对优秀人才的向往与追求,而“驽骀思逞能”则反映出社会中平庸者的躁动与不安,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段承实,清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见长,擅长抒情与议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才流失的时期,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未能识别优秀人才的无奈与愤懑。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人才与时运的关系。开篇用“銮凰不世出”引出主题,表达了优秀人才的稀缺。接着通过“良马来冀北,难与伯乐期”强调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机缘关系,暗示即使才华横溢的人,也可能因缺乏识者而被埋没。
诗中“驽骀思逞能,燕雀争高飞”描绘了社会中不堪之辈争相表现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优秀与平庸之间的差距,也揭示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最后几句“吾衰亦久矣,嗟叹尔何为”更是抒发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感叹时代的无情与自身的无奈,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对社会人才观的反思,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銮凰不世出,谁复知羽仪:美丽的凤凰难以再见,谁能再识得它的优雅。
- 良马来冀北,难与伯乐期:良马虽来自冀北,却难以遇到识马的伯乐。
- 驽骀思逞能,燕雀争高飞:劣马和骏马都想表现自己,小鸟也争着向上飞。
- 岂能应昌运,终为世所嗤:怎能顺应天命,最终还是被世人所轻视。
- 骥称不贵力,凤至惟其时:千里马并不在乎力量,凤凰则须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 吾衰亦久矣,嗟叹尔何为:我已衰老已久,叹息你又为何而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銮凰”、“良马”比喻优秀人才。
- 对仗:如“驽骀思逞能,燕雀争高飞”,形成了平衡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用“燕雀争高飞”反映出平庸者的自以为是。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社会的反思,揭示了优秀人才在历史长河中常常被忽视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銮凰:象征着稀有的人才和美好理想。
- 良马:代表出类拔萃的人才。
- 伯乐:象征识别人才的明智之人。
- 驽骀:代表了社会中的平庸之辈。
- 燕雀:象征小人物,渴望展翅高飞却力不从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銮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平庸
B. 优秀人才
C. 失败
D. 财富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人才与识才者关系的思考? A. 驽骀思逞能
B. 吾衰亦久矣
C. 良马来冀北,难与伯乐期
D. 凤至惟其时 -
诗中的“燕雀”指的是: A. 高飞的鸟
B. 小人物
C. 优秀人才
D. 有识之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优秀人才渴望的主题。
- 《登高》 by 杜甫:反映了对时运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登高》与段承实的《杂诗 其二》在对人生的感慨上有着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时代的无奈与对人才的珍视,两者的风格却各有不同,梅尧臣更为沉重,而段承实则夹杂了一丝淡淡的讽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