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美人图》

时间: 2025-01-04 07:07:06

闲坐清宵,迟迟宫漏穿花永。

幽情谁省。

小婢烹香茗。

淡月疏松,十二阑干静。

春纤冷。

冰弦慢引。

风漾炉烟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美人图
闲坐清宵,迟迟宫漏穿花永。
幽情谁省。小婢烹香茗。
淡月疏松,十二阑干静。
春纤冷。冰弦慢引。
风漾炉烟影。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夜晚,我悠闲地坐着,宫中的钟声缓缓地响过,似乎在穿透这花香的长夜。此时此刻,谁能理解我内心的幽情呢?小婢正在为我泡一壶香茶。淡淡的月光照耀着稀疏的松树,楼台的栏杆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幽。春天的气息微寒,像冰冷的琴弦轻轻拨动,微风轻轻荡漾着炉中的烟影。

注释:

  • 宫漏:指宫中计时的漏刻,晚上慢慢流逝的时间。
  • :理解、知晓。
  • 小婢:指小女仆。
  • 香茗:香气四溢的茶。
  • 淡月:指清冷的月光。
  • 疏松:指稀疏的松树。
  • 阑干:指楼台的栏杆。
  • 春纤冷:春天的气息微冷。
  • 冰弦:比喻琴弦的冰冷。
  • 风漾:微风拂动。

典故解析:

该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整个氛围和意境都蕴含了古代文人对清幽夜晚的向往与对美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可以联系到唐诗中对夜景的描写,如李白的《夜泊牛津》或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间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成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集的高峰期,许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内心情感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生活。

诗歌鉴赏:

《点绛唇 美人图》是一首体现清代文人情怀的词作,整首词在清雅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内心幽情的深刻思考。开篇“闲坐清宵”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伴随着宫漏声的慢慢流逝,时间在这里显得格外悠长。诗人通过小婢烹茶的细节,展现出一种温馨的生活场景,而在这轻松的氛围中,诗人却隐含着对幽情的沉思。

词中“淡月疏松,十二阑干静”描绘了月光照射下的宁静景色,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此时,诗人正感受到春天微寒的气息,那种轻柔的冷意与“冰弦慢引”的意象相结合,带来一种清冷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清雅而又微妙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坐清宵:表现出作者在夜晚的悠闲状态。
  2. 迟迟宫漏穿花永:时间流逝缓慢,似乎在花香中延续。
  3. 幽情谁省:内心的情感无人能够理解。
  4. 小婢烹香茗:细节描写,增加生活气息。
  5. 淡月疏松:月光和松树的描写,营造宁静的氛围。
  6. 十二阑干静:栏杆的静谧,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7. 春纤冷:春天的微寒,暗示情感的清冷与孤独。
  8. 冰弦慢引:比喻琴声的轻柔与内心的感受。
  9. 风漾炉烟影:风轻轻拂动,带来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弦”比喻内心的冷清。
  • 拟人:如“风漾炉烟影”,给自然物赋予生命。
  • 对仗:如“淡月疏松,十二阑干静”,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幽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内心情感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感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宵:象征宁静的夜晚。
  • 宫漏:时间的流逝。
  • 香茗: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 淡月:清冷的月光,象征孤独。
  • 冰弦:内心的冷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情谁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疲惫
  2. “淡月疏松,十二阑干静”中“十二阑干”的意象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淡泊
    • D. 变化
  3. 诗中的“小婢烹香茗”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朋友聚会
    • B. 独处时的生活细节
    • C. 外出游玩
    • D. 旅行经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强调孤独的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