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 曹彦约 〔宋代〕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白话文翻译
来访我时弹琴的日子,听您倾诉琐碎的言语。 您在临武的政绩循良,却因忠愤而遭受大冤。 此后依附于英明的君主,最近又接近了尊贵的人。 如今却要回归故乡的路上,怎忍心面对建昌的城门。
注释
- 鸣琴日:指弹琴的日子,这里比喻诗人之间的交流。
- 吐屑言:倾诉琐碎的言语,指诗人之间的亲密交谈。
- 循良:指政绩良好,循规蹈矩。
- 临武政:指在临武(地名)的政务。
- 忠愤:忠诚而愤慨。
- 大奚冤:指遭受极大的冤屈。
- 英荡:指英明的君主。
- 达尊:指尊贵的人。
- 桑梓路:指回归故乡的路。
- 建昌门:指建昌(地名)的城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彦约为悼念雷文卿而作。雷文卿是一位有政绩的官员,但因忠愤而遭受冤屈,最终回归故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雷文卿的同情和对其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雷文卿的悼念,展现了诗人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一句,既赞扬了雷文卿的政绩,又表达了对他的冤屈的同情。“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则抒发了对雷文卿回归故乡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雷文卿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诗人对正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诗人回忆雷文卿来访时的情景,通过“鸣琴日”和“吐屑言”表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交流。
-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赞扬雷文卿在临武的政绩,同时表达对其遭受冤屈的同情。
- 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描述雷文卿依附于英明的君主,最近又接近了尊贵的人,暗示其政治生涯的起伏。
-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抒发对雷文卿回归故乡的无奈和不舍,通过“桑梓路”和“建昌门”表达了对其遭遇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鸣琴日”比喻诗人之间的交流。
- 对仗:“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中的“循良”与“忠愤”,“临武政”与“大奚冤”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雷文卿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反映了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琴日:象征诗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 桑梓路:象征回归故乡的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同情。
- 建昌门:象征友人遭遇的困境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鸣琴日”比喻什么? A. 弹琴的日子 B. 诗人之间的交流 C. 友人的政绩 D. 友人的冤屈
-
“循良临武政”中的“循良”指什么? A. 政绩良好 B. 忠诚愤慨 C. 依附君主 D. 回归故乡
-
“却归桑梓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赞扬 B. 对友人的同情 C. 对友人的不舍 D. 对友人的愤慨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王维《送别》:通过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同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和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曹彦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