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薛端明挽章三首 曹彦约 〔宋代〕
客本何为者,逢公幕府开。 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 流不音何在,高风首屡回。 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
白话文翻译:
一个旅人原本是为了什么而来,恰逢您的幕府开放。 在战乱中虽有志向,但超乎常人的才能并非我所拥有。 流传下来的声音在哪里,高尚的风范常常回荡。 如今望着岩石,怎能忍受泰山的崩塌。
注释:
- 客本何为者:旅人原本是为了什么而来。
- 逢公幕府开:恰逢您的幕府开放。
- 兵间虽有志:在战乱中虽有志向。
- 度外本非才:但超乎常人的才能并非我所拥有。
- 流不音何在:流传下来的声音在哪里。
- 高风首屡回:高尚的风范常常回荡。
- 只今岩石望:如今望着岩石。
- 宁忍泰山颓:怎能忍受泰山的崩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高尚风范的推崇。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在战乱中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物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诗人为了纪念某位在战乱中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物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在战乱中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物的纪念,表达了对高尚风范的推崇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一句,既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最后两句“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则通过对泰山崩塌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高尚风范的无限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本何为者,逢公幕府开”:诗人以旅人的身份出现,表达了对幕府开放的感慨。
- “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在战乱中虽有志向,但超乎常人的才能并非我所拥有。
- “流不音何在,高风首屡回”:流传下来的声音在哪里,高尚的风范常常回荡。
- “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如今望着岩石,怎能忍受泰山的崩塌。
修辞手法:
- 比喻:“宁忍泰山颓”中,用泰山的崩塌比喻时局的动荡。
- 对仗:“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才能的自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在战乱中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物的纪念,表达了对高尚风范的推崇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既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以及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 岩石:象征坚定不移的品质。
- 泰山:象征稳固和崇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在战乱中有志向,但才能有限。 B. 在战乱中没有志向,但才能超群。 C. 在战乱中有志向,但才能超群。 D. 在战乱中没有志向,但才能有限。 答案:A
-
诗中“宁忍泰山颓”用什么来比喻时局的动荡? A. 岩石 B. 泰山 C. 高山 D. 山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将士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曹彦约《薛端明挽章三首》: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而曹彦约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高尚风范的推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彦约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彦约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