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崦 曾几 〔宋代〕 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里一层又一层,很少有外人知晓。拄着拐杖穿着鞋归来时,斜阳已经隐去了一半。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重仍一掩:形容地方隐蔽,一层又一层。
- 少有外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 杖屦:拄着拐杖,穿着鞋。
- 斜阳隐半规:斜阳已经隐去了一半,形容时间已晚。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归家时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景象,体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归家途中,看到夕阳西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因此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景象,通过“一重仍一掩”和“少有外人知”表达了地方的隐蔽和宁静,而“杖屦归来处”和“斜阳隐半规”则进一步以夕阳的隐去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重仍一掩:通过“一重”和“一掩”的重复,强调了地方的隐蔽和层层叠叠的特点。
- 少有外人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蔽之地的珍视,也反映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杖屦归来处:描绘了诗人归家的具体形象,拄着拐杖,穿着鞋,显得从容而自在。
- 斜阳隐半规:以夕阳的隐去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修辞手法:
- 重复:通过“一重仍一掩”的重复,强调了地方的隐蔽和层层叠叠的特点。
- 象征:以夕阳的隐去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和自然美。诗人通过对隐蔽之地的描绘和对夕阳的隐去的象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重仍一掩:隐蔽的地方,层层叠叠。
- 斜阳隐半规:夕阳的隐去,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曾几 B. 苏轼 C. 杜甫 D. 李白
-
诗中的“斜阳隐半规”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太阳的升起 C. 天气的变化 D. 季节的更替
-
诗中的“一重仍一掩”表达了什么? A. 地方的隐蔽 B. 地方的繁华 C. 地方的广阔 D. 地方的高耸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曾几的《西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曾几的诗更注重地方的隐蔽和宁静,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