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楼春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2:3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楼春 其三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细风微月垂杨院。
记年少春愁一点。
栖莺未觉花梢颤。
踏损残红几片。
长安共日边近远。
况老去,芳情渐减。
屏山几夜春寒浅。
却将因而梦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夜晚,轻柔的风和微弱的月光洒在垂柳的院子里。
我想起年轻时那一点春愁。
栖息的黄莺还没意识到花梢在轻轻颤动。
我踏着已损坏的残红花瓣,走过几片。
长安的日子在近与远之间流转。
更何况随着年岁增长,昔日的芳情逐渐减退。
在屏山的几夜里,春寒似乎依然浅淡。
然而,我却因这些景象而梦见往昔。
注释:
- 垂杨院:指的是柳树下的院子,带有春天的生机。
- 年少春愁:指年轻时在春天感受到的忧愁,暗含对往昔的怀念。
- 栖莺:停留在树枝上的黄莺,象征春天的气息。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历史。
- 屏山: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山,或代表一种自然的屏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君贞,号笠翁,宋代词人。其词风细腻婉约,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寿楼春 其三》写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春景与个人情感交织,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寿楼春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细风和微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细风微月”引入,给人一种轻柔、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春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追忆,也是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栖莺未觉花梢颤”一句,通过对黄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无觉的恬淡。踏着“残红”的花瓣,诗人似乎在追忆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长安共日边近远”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思索,长安作为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孤寂。
最后两句“屏山几夜春寒浅,却将因而梦见”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梦境的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满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风微月垂杨院:描绘春夜的宁静景象,细风与微弱的月光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记年少春愁一点:表达对年轻时春季忧愁的追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变迁。
- 栖莺未觉花梢颤:描写黄莺的安静与春天的生机,象征着青春的无忧无虑。
- 踏损残红几片:表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踏损的花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长安共日边近远:反映对往昔与现实的思考,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历史。
- 况老去,芳情渐减:暗示随着年岁增长,曾经的情感逐渐减退。
- 屏山几夜春寒浅:描绘春夜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却将因而梦见: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梦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愁比作年少的记忆,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黄莺未觉花梢颤,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近远”与“老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分明的春景与深邃的情感交融,突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风:象征宁静与温柔,暗示春天的气息。
- 微月:象征柔和的光亮,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垂杨:柳树的意象,象征生机与青春。
- 栖莺:象征春天的生动与无忧。
- 残红:暗示过往的美好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长安”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的都城
C. 一种情感
D. 一种天气 -
填空题:
诗中“细风微月垂杨院”描绘的是一个_____的景象。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春寒”是指春天的温暖。 (对/错)
答案:
- B
- 宁静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间的感慨。
- 温庭筠《更漏子》: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思索与追忆。
诗词对比:
- 《寿楼春 其三》 vs 《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但《寿楼春》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如梦令》则更加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许多宋代词人的作品,适合深入研究。
- 《古诗文观止》:涵盖了多位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提供广泛的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