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杂诗》

时间: 2025-01-17 09:55:20

关风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风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敌人攻城,淮东的敌兵却退去。战败后,初时妄想自我安慰,结果却是狼狈不堪,坐拥虚名。虽说敌人是亡命之徒,但君主的心却是向往生存的。不知未来的事情,谁来修建受降的城池呢?

注释:

  • 关风:指的是关口的风声,暗示战争的紧迫和混乱。
  • 淮东:指淮河以东的地区,战场的地理位置。
  • 妄作:自欺欺人,做出虚假的事情。
  • 狼狈:形容处境困难,形象窘迫。
  • 贼势:敌人的势力。
  • 君心:君主的内心情感。
  • 受降城:指接受投降的城池,象征和平的到来。

典故解析:

  • 攻城战:古代战争中,攻城是常见的战术,代表着激烈的军事冲突。
  • 狼狈:常用于形容危急、尴尬的状态,来自于古典文学中对战败者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时期的战乱与动荡,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壬午杂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乱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开篇即用“关风攻城战”唤起读者对战争场面的联想,接着提到敌兵的退却,暗示战争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无常。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出战败后的悲哀和狼狈,诗人对虚名的无奈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惋惜。

在对敌人描述时,诗人并没有单纯的仇恨,而是指出敌人之所以亡命,背后也有其生存的无奈。这种对敌我双方的理解与同情,显示了诗人心中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一句“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不仅是对未来的无奈感叹,更是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与期盼。整首诗在激昂中又透着沉重,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风攻城战:设定了战争的环境,突显紧迫感。
  2. 淮东却敌兵:敌人虽然退去,也暗示了战争的不确定性。
  3. 败亡初妄作:战败后,内心的自我安慰。
  4. 狼狈坐虚名:败后处境狼狈,虚名显得无足轻重。
  5. 贼势虽亡命:敌人虽是亡命徒,反映了生存的艰难。
  6. 君心实好生:君主对生活的渴望,展现人性。
  7. 不知他日事: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8. 谁筑受降城:期盼和平的到来,表现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形成强烈对比。
  • 比喻:通过“狼狈”形象化表达战败后的窘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战乱的气息。
  • :代表着家园、和平的象征。
  • 狼狈:象征困境与窘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理位置是哪个?

    • A. 淮北
    • B. 淮东
    • C. 南方
    • D. 西方
  2. 诗中“谁筑受降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敌人的仇恨
    • D. 对虚名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与杜甫《兵车行》相比,杨冠卿的此诗更为内省,杜甫则更多描绘战争对百姓的直接影响。两者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但角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了解宋代诗人的作品和风格。
  • 《古代战争与诗歌》:研究战争如何影响诗歌创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