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 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时间: 2025-01-04 06:28:34

小楼独对云屏。

凤胫自青青。

待伊来也,温存锦瑟,排待银笙。

暗笑薄情真个懵,全不听、城上三更。

偏教看尽,绣窗月上,花影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极相思 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小楼独对云屏。
凤胫自青青。
待伊来也,温存锦瑟,
排待银笙。
暗笑薄情真个懵,
全不听城上三更。
偏教看尽,绣窗月上,
花影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小楼中孤独地等待爱人到来。窗外的云朵映衬着小楼,楼中的凤胫(象征着美丽)显得格外青翠。她期待着爱人的到来,细心准备着温柔的音乐和美丽的琴瑟,然而心中却暗自嘲笑对方的薄情,完全听不见城上三更的钟声。她只能透过绣窗,看到月光洒在窗前,花影清晰可见。

注释:

  • 小楼:指小巧的楼阁,象征着女子的居所。
  • 云屏:云朵如同屏风,形容环境的宁静美丽。
  • 凤胫:传说中的凤凰的腿,象征着美丽。
  • 锦瑟:一种精致的古琴,象征着优雅的音乐。
  • 银笙:一种用银制成的笙,象征着悦耳的乐声。
  • 薄情:形容人心肠冷淡,感情浅薄。
  • 三更:夜晚的时间,指夜深人静之时。
  • 绣窗:装饰精美的窗户,象征着女子的内心世界。
  • 花影:花的影子,象征着美好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约1658-约1740),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潜溪,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阶层对情感的追求与思考。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受到社会礼教的限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极相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情期待。开篇“小楼独对云屏”,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现出她的思念之情。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屏”“凤胫”,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女子在等待中准备了锦瑟和银笙,显示出她对这段情感的重视和珍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的期待变成了失落,诗中“暗笑薄情真个懵,全不听城上三更”揭示了她对爱人不来的失望。这里的“三更”更是象征了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脆弱。最后一句“偏教看尽,绣窗月上,花影分明”,在月光下的花影中,女子的等待变得更加清晰而无奈,尽显相思之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深沉的相思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小楼独对云屏:描绘女子独自在小楼中,面对着如屏风般的云。
    2. 凤胫自青青:象征女子的美丽与青春。
    3. 待伊来也,温存锦瑟:她期待着爱人的到来,细心准备着琴瑟。
    4. 排待银笙:同样准备了银笙,渴望共同享受音乐的时光。
    5. 暗笑薄情真个懵:她暗自嘲笑爱人对她的薄情。
    6. 全不听城上三更: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思念中。
    7. 偏教看尽,绣窗月上:透过绣窗,看到明亮的月光。
    8. 花影分明:花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她的期待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屏风,形象生动。
    • 拟人:暗笑薄情,赋予情感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锦瑟”和“银笙”,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期盼与失落,展现了独处时的孤独与相思之苦。

意象分析:

  • 小楼:象征着女子的情感寄托和孤独。
  • 云屏:营造出宁静的环境,象征着思念的氛围。
  • 锦瑟银笙: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期待。
  • 三更: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等待的漫长和不确定。
  • 绣窗花影:象征着内心的细腻与对爱人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胫”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美丽
    • C. 分离
    • D. 忧伤
  2. “小楼独对云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三更”代表什么?

    • A. 白天
    • B. 深夜
    • C. 黄昏
    • D. 清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邹祗谟的《极相思》更多地表现了等待与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感伤。两者都体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