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鹇
乔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鹇。
春云生岭上,积雪在嚣间。
绿草张新翳,柔冠总翠鬟。
时哉养文素,不是杂斑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青山环绕的环境中,一只白鹇悠然自得地栖息在阳光明媚的河流旁。春天的云朵在山岭上漂浮,积雪依旧留在喧闹的人间。新鲜的绿草在阳光下迎风摇曳,柔软的草冠像翠色的发髻。此时正是培养文雅品格的好时光,不是那些杂乱无章的斑点。
注释: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白鹇:一种美丽的鸟,常常象征着优雅与纯洁。
- 春云:春天的云朵,象征着温暖和新生。
- 积雪:残留的雪,象征着冬天的余寒。
- 新翳:新生的草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柔冠:柔和的树冠,像是女性的发饰。
- 文素:文雅的品德和素养。
- 杂斑斑:指杂乱无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梅尧臣的隐逸生活有关。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借助白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雅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白鹇》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一幅春日山水的美丽画面。开篇的“乔木暗青山”点明了环境的宁静与雅致,树木的阴影映衬出山的苍翠,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而“晴川下白鹇”则通过白鹇的出现,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白鹇的优雅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接下来的“春云生岭上”与“积雪在嚣间”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余寒,形成了一种季节交替的意境,仿佛在告诉人们新旧交替、生命的循环。同时“绿草张新翳”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生动的草与温暖的阳光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最后两句“时哉养文素,不是杂斑斑”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文雅品格的追求,强调了生活应当追求简单而不杂乱的理念,体现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蕴含了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乔木暗青山:高大的树木在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幽静。
- 晴川下白鹇:晴朗的河流旁栖息着洁白的鹇鸟,增添了生机。
- 春云生岭上:春天的云彩在高山上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
- 积雪在嚣间:冬天残留的积雪依然在喧闹的人间,反映了季节的交替。
- 绿草张新翳:新生的绿草在春光中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柔冠总翠鬟:柔和的树冠如同翠色的发髻,显得优雅而美丽。
- 时哉养文素:此时正是培养文雅品德的好时机。
- 不是杂斑斑:生活中应追求简洁而不杂乱的品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冠比喻为发髻,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元素如白鹇、绿草等,传达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文雅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喧嚣世界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鹇:象征纯洁与优雅。
- 乔木:代表着稳重与自然的力量。
- 春云:象征希望与生机。
- 积雪:代表着过去与冬季的余寒。
- 绿草:象征着生命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鹇象征着什么? A. 优雅
B. 喧闹
C. 贫穷 -
“时哉养文素”意指什么? A. 应该追求物质
B. 应该培养文雅品德
C. 应该放纵自己 -
诗中提到的“积雪”主要是象征: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来临
C. 季节的交替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白鹇》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梅尧臣更加强调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白鹇》,并通过分析及互动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