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时间: 2025-01-17 09:40:03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纳兰性德 〔清代〕

一半残阳下小楼,
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
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的半边夕阳下,
朱色的帘子斜斜地挂着,如同柔软的金钩。
我倚着栏杆,心中无事,却又无法感到忧愁。
突然,一个轻盈的女子骑马经过,
她的淡妆和轻描的眉黛显得格外风流。
她看见人有些害羞,便回过头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阳:指落日,夕阳即将西沉。
  • 朱帘:红色的帘子。
  • 软金钩:形容帘子的柔软,似金钩般的精致。
  • 盈盈:形容女子轻盈的样子。
  • 薄妆:淡淡的妆容。
  • 浅黛:指轻微描绘的眉毛。
  • 羞涩:害羞,羞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盈盈骑马过”和“薄妆浅黛”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出女子的优雅与风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词人,生于皇太极的时代,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词作。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漫长的黄昏时光中的感慨与思索,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是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观察力。词的开头,通过描写小楼下半边的残阳、朱帘的斜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小楼的环境既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

接下来的描写中,“倚阑无绪不能愁”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淡然,虽然无事可做,却又无法真正感到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引人深思。随后,骑马而过的女子,轻盈且风流的形象打破了这种沉闷,带来了生动的气息。她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句“见人羞涩却回头”则让整个场景充满了温柔的浪漫气息,女子的羞涩与回头,似乎传达出一种无言的默契和情感的交融。整首词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美丽的意境,结合了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情的洞察,展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半残阳下小楼:描绘了小楼在夕阳余晖下的宁静,暗示光阴的流逝。
  2. 朱帘斜控软金钩:朱红色的帘子悬挂,给人一种柔和的视觉美感。
  3. 倚阑无绪不能愁:诗人倚靠栏杆,心中无所事事,却又无法感到忧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
  4. 有个盈盈骑马过:突然出现的女子,轻盈的骑马形象打破了寂静。
  5. 薄妆浅黛亦风流:女子的淡妆显得自然而有风韵,传达出她的优雅与魅力。
  6. 见人羞涩却回头:女子在看到诗人后害羞地回头,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朱帘比作软金钩,形象生动。
  • 拟人:夕阳的“残”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倾诉。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小楼景色的描绘与对女子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浪漫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小楼:代表一种温馨的居所,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朱帘:象征美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繁华与落寞。
  • 盈盈:体现女子的轻盈与灵动,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薄妆浅黛:传达出女子的优雅与内敛,象征着美的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倚阑无绪不能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伤
    B. 无聊
    C. 幸福
    D. 迷茫

  2. 诗中女子的特征是什么?
    A. 懒散
    B. 风流
    C. 丑陋
    D. 笨拙

  3. “见人羞涩却回头”中的“羞涩”指的是什么?
    A. 自信
    B. 害羞
    C. 距离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隐忧。
  • 温庭筠的《杨柳枝》:描绘了女子的柔美和情感的细腻。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词作中都频繁出现对女子的细腻描写,但纳兰性德更注重在风景与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强调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而纳兰的《浣溪沙》则通过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纳兰性德词选》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帮助理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一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