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

时间: 2025-01-14 14:57:02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白话文翻译:

在高达百尺的山上,有一座三尺高的荒坟,那里埋葬着生我养我的慈爱父母。这种对父母的深情,直到死都无法完全表达,每当夕阳西下,我都会在这里徘徊,然后又不得不返回。

注释:

  • 三尺荒坟:指坟墓,三尺形容其小,荒坟表示无人打理,显得荒凉。
  • 百尺山:形容山很高。
  • 生身慈爱:指生育和养育自己的父母。
  • 此情至死不能尽:表达对父母的深厚感情,认为这种感情一生都无法完全回报或表达。
  • 日暮徘徊又且还:形容作者在坟前徘徊,因天色已晚不得不返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淡泊明志,语言简练。这首诗是邵雍在探访父母坟墓时所作,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愧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探访父母坟墓时所作,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愧疚。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父母的无尽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愧疚。诗中的“三尺荒坟百尺山”形象地描绘了坟墓的孤寂和高山的巍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生身慈爱在其间”直接点明了坟墓中埋葬的是作者的父母,唤起了读者对亲情的共鸣。“此情至死不能尽”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感情的深沉和无法回报的遗憾,而“日暮徘徊又且还”则描绘了作者在坟前的徘徊,以及因天色已晚不得不返回的无奈,增添了诗歌的哀愁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尺荒坟百尺山”:通过对比荒坟的渺小和山的高大,突出了坟墓的孤寂和作者的哀伤。
  • “生身慈爱在其间”:直接点明坟墓中埋葬的是作者的父母,唤起了对亲情的共鸣。
  • “此情至死不能尽”: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感情的深沉和无法回报的遗憾。
  • “日暮徘徊又且还”:描绘了作者在坟前的徘徊,以及因天色已晚不得不返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三尺荒坟”与“百尺山”的对比,突出了坟墓的孤寂和作者的哀伤。
  • 拟人:“日暮徘徊又且还”中的“徘徊”赋予了作者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愧疚。通过描绘坟墓的孤寂和作者的徘徊,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坟:象征着死亡和孤寂。
  • 百尺山:象征着高远和巍峨。
  • 日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奈的返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尺荒坟”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小山 B. 一座坟墓 C. 一座小屋 答案:B

  2. 诗中的“生身慈爱”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子女 B. 作者的父母 C. 作者的朋友 答案:B

  3. 诗中的“日暮徘徊又且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的巍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宁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邵雍的《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两者都通过描绘山的高大,但杜甫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而邵雍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愧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邵雍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