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慢 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
时间: 2025-01-17 09:3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中天慢 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
作者:谭献 〔清代〕
眉痕吐月,倚新凉,罗袂流云栖暝。
杨柳知门尘不到,记取羊求三径。
叠石生秋,馀花媚晚,何地无幽景。
先生舒啸,结庐只在人境。
我是琴赋嵇康,依然病懒,即渐忘龙性。
留得广陵弦指在,无复竹林高兴。
裁制荷衣,称量药裹,况味君同领。
清辉遥夜,碧天飞上明镜。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眉形如痕,倚靠着清凉的晚风,轻纱的衣袂如浮云般在夜色中栖息。
杨柳知晓门外尘土未到,记得要去采摘羊的三条小路。
层叠的石头在秋天生长,残余的花在傍晚依然妩媚,哪里没有幽雅的景致?
先生在这儿舒展长啸,隐居的茅庐只在世俗之中。
我就像是琴赋的嵇康,依然病懒,渐渐忘却了龙的气性。
留下广陵的琴指在手,竹林中的高兴已不复存在。
裁制荷衣,称量采药,况且味道与君共享。
清辉照耀着遥远的夜空,碧蓝的天空映出明亮的镜子。
注释:
- 眉痕: 指月光投射下的细微影子。
- 新凉: 新鲜的凉意,形容夜晚的清凉。
- 罗袂: 指轻薄的衣袂。
- 羊求三径: 指诗人对隐居的渴望,象征追求自然和宁静。
- 叠石生秋: 秋天的石头层叠,暗指秋日的景象。
- 幽景: 指幽静的景致。
- 结庐: 建造茅庐,隐居的意思。
- 琴赋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琴家,象征着高雅的文人生活。
- 广陵: 指广陵的琴,象征高尚的艺术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夏夜,诗人前往隐居的园子拜访主人却未能相遇,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失落感。同时,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夜的描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开头的“眉痕吐月”以月光的影像引入,展现出诗人对夜晚的细腻感受。“倚新凉”则进一步渲染了晚风的清凉,使人感到宁静与舒适。接着,诗人以“杨柳知门尘不到”表达出对自然的敏感,暗示自己对世俗的超脱与向往。
“叠石生秋,馀花媚晚”描绘了秋天的美景,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先生舒啸,结庐只在人境”则暗示隐士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几句“留得广陵弦指在,无复竹林高兴”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昔日欢乐的怀念,“清辉遥夜,碧天飞上明镜”则以美丽的景象结束,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痕吐月: 通过月光勾勒出轻柔的轮廓,营造出夜的宁静。
- 倚新凉: 暗示晚风的清新,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 杨柳知门尘不到: 表达对尘世的隔绝与对自然的向往。
- 叠石生秋: 通过景物变化映射内心感受。
- 先生舒啸: 隐士的高远与世俗的距离。
- 我是琴赋嵇康: 自我认同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留得广陵弦指在: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 清辉遥夜: 夜的宁静与美丽,展示诗人心灵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 “眉痕吐月”将月光比作眉形,生动形象。
- 拟人: “杨柳知门”使柳树具有人情味。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高雅艺术和内心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 象征孤独与宁静。
- 杨柳: 代表柔情与自然的生命力。
- 秋: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慨。
- 琴: 代表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知门尘不到”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A. 柔情
B. 生命
C. 忘却
D. 理想 -
诗人提到的“广陵”指的是哪种乐器? A. 琵琶
B. 古筝
C. 琴
D. 二胡 -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失落
C. 向往自然
D. 争斗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与谭献的《壶中天慢》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孤独的感受,而谭献则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矛盾。两者在风格上均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摹,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元曲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