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时间: 2025-01-06 14:02:08

三年衣上禁城尘,抚事怊然愧古人。

明月沧波秋万顷,扁舟长寄梦中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城
三年衣上禁城尘,
抚事怊然愧古人。
明月沧波秋万顷,
扁舟长寄梦中身。

白话文翻译:

在禁城中,三年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埃,
我感慨万分,惭愧于古人的事迹。
明亮的月光洒在浩瀚的秋水之上,
我那只小船,常常寄托着我在梦中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禁城:指皇宫,特指北京的故宫。
  • 怊然:形容忧伤或感慨的样子。
  • :惭愧,内心感到不安。
  • 沧波:形容大海或江河的波涛。
  • 扁舟:小船,常用来象征自由或隐居生活。
  • 长寄:长久寄托,表达思念或希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人”可能指代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人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反映了对历史和自身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推行新法而闻名,提倡改革,重视教育和文化,作品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京城》创作于王安石任职于禁城期间,时值国家动荡,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渺小,因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鉴赏:

《京城》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王安石通过对禁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开篇提到“三年衣上禁城尘”,不仅描绘了身处皇城的久居之感,也隐喻着在权力中心的无奈与压抑。诗人对古人的追忆和自我反省,充分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自身作为的愧疚。

接着,“明月沧波秋万顷”的意象,展示出了一种宽广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这里的明月与秋波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自然的赞美,又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扁舟长寄梦中身”,则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表达了他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愿望,虽身处禁锢之地,却心向远方。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衣上禁城尘:表达了在禁城中久居的感受,衣服沾染了尘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单调。
  2. 抚事怊然愧古人:通过对古人的思考,诗人感到忧伤与惭愧,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责。
  3. 明月沧波秋万顷:描绘出一幅宏阔的自然景象,明月照耀着广阔的秋水,令人心旷神怡。
  4. 扁舟长寄梦中身:借用小船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尽管现状受限,但内心依然追求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扁舟比作梦想的寄托,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明月沧波”与“秋万顷”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禁城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古人伟业的敬仰以及自身渺小的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禁城:象征权力与限制。
  • 古人:象征历史与理想。
  • 明月:象征希望与光明。
  • 扁舟:象征自由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京城》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 C. 对爱情的追求
  2. “三年衣上禁城尘”中的“禁城”指的是哪里?

    • A. 北京的故宫
    • B. 明朝的南京
    • C. 唐朝的长安
  3.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与梦想
    • C. 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杜甫的《登高》: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索。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京城》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我与历史的反思,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