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再饭》

时间: 2025-01-04 10:34:28

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

忽忽返照闲,顿羸不可迁。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长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牵。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一日不再饭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
忽忽返照闲,顿羸不可迁。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长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牵。


白话文翻译:

一天没有吃饭,已经八九个时辰过去了。
心神恍惚,似乎在空闲中回想,
身体消瘦,无法移动。
筋骨像是被绳索束缚,内脏如同在鼎中煎熬。
无论如何长久地忍受,心中思念着高堂的牵挂。


注释:

字词注释:

  • 再饭: 再次吃饭。
  • 八九眠: 形容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 忽忽: 心神恍惚,模糊不清的样子。
  • : 消瘦,形容因为饥饿而身体虚弱。
  • 筋骸: 指身体的筋骨。
  • 徽纆: 意指被束缚的状态。
  • 肺腑: 指内脏,通常用于形容心情。
  • 鼎铛煎: 比喻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 高堂: 指高大宽敞的房屋,引申为家。

典故解析:

  • 诗中多次提到的“鼎”与“煎”是古代烹饪器具,常用来形容内心的焦虑和痛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提倡新学,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著称。

创作背景: 《一日不再饭》写作于王安石身处政局动荡和个人困扰的时期,表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绝望与无奈,以及对家庭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一日不再饭》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王安石通过描述饥饿的感受,表现了人内心的焦虑与对家乡的思念。开篇就直白地表达出因饥饿而导致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受。诗中“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生动地描绘了身体的不适与内心的煎熬,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饥饿引申到对家的思念,形成强烈的对比。王安石用简练的语言将这种情感表露无遗,使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他在生活困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力感。诗的最后一句“高堂思所牵”则是对家乡和亲人的向往,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对温暖和归属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
    诗人以“日”和“饭”开篇,直指饥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难。

  2. 忽忽返照闲,顿羸不可迁。
    反映出诗人心神恍惚,身体虚弱,无法自如移动的状态。

  3.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描述了身体的苦痛与内心的煎熬,表达了痛苦的双重感受。

  4. 长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牵。
    最后一句则引出对家的思念,强调了心灵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 “肺腑鼎铛煎”,将内心的痛苦比作在火上煎熬,生动形象。
  • 对仗: 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饥饿的描绘,反映出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出一种人性中的温暖与牵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生活的基本需求,象征生存。
  • 筋骸: 身体的象征,体现人的脆弱与无力。
  • 高堂: 代表家和温暖,寄托着思念与归属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总体上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饭已八九眠”,意指什么? A. 吃饭的次数
    B. 时间的流逝
    C. 心情的变化
    答案: B

  2. “筋骸徽纆束”的意思是?
    A. 身体强健
    B. 身体虚弱
    C. 身体灵活
    答案: B

  3. 诗人的思念主要是指向哪里?
    A. 朋友
    B. 家乡和亲人
    C. 同事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一日不再饭》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但王安石的表达更加强烈而直接,李白则更为婉约而含蓄。两者的情感都深刻而真挚,展现了不同风格的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安石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