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时间: 2025-01-19 21:4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祗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的海门,北固山横亘而立,烟雾缭绕的沙滩仿佛是西兴的景色。
虽然没有船只,但仍能听到笛声,远处的楼台只隐约可见灯光。
山上的月光透过松林,像金子般破碎,江风吹来水面,宛如雪花飞舞。
我心中飘然,想要乘船而行,然而一到扶桑却感到无比惋惜。
注释:
- 天末海门:指的是天边的海门,是一个地名,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北固:北固山,位于长江南岸,意指山的稳固与宁静。
- 西兴:指的是浙江省的一个地方,因其美丽的风光而著称。
- 船舫:指的是船只,舫是古代的一种小船。
- 楼台:指的是高楼和台阁,象征着人们的文明生活。
-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地,代表着遥远的东海。
- 飘然:形容心情轻松自在,似乎要随风而去。
典故解析:
- 扶桑:在古代传说中,扶桑是神话中的大树,表示日出的地方,寓意希望与远方。
- 笛声:在古诗词中,笛声常常象征着思乡与孤独,王安石在此用笛声来传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推行“新法”,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政治性与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赴金山(今江苏省镇江市)参加朋友的聚会时,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诗前两句描绘了海边的景象,天末的海门,北固山的沉静,烟雾中的沙岸,仿佛让人联想到西兴的温柔风光,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已无船舫犹闻笛”表达了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对故乡的牵挂。楼台灯火的隐约可见,仿佛暗示着人们的团聚与温暖。后四句则通过月光、江风、雪崩腾等意象,构建出一种诗意的自然场景,使得情感更加深沉。最后一句“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更是点明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暗含着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末海门横北固:描绘了天边的海门,北固山巍峨耸立。
- 烟中沙岸似西兴:沙滩在烟雾中显得朦胧,似乎与西兴的景色相似。
- 已无船舫犹闻笛:虽然没有船只,但依旧能听到笛声,表达思乡情绪。
- 远有楼台祗见灯:远处的高楼和台阁,只能隐约看到灯光,象征着人们的生活。
- 山月入松金破碎:山中的月光透过松树,像金子般破碎,营造出美的意境。
- 江风吹水雪崩腾:江风吹过水面,水波如雪花般飞舞,展现出动态之美。
- 飘然欲作乘浮计:心中轻松自在,想要乘船远行。
- 一到扶桑恨未能:一旦到达扶桑,却感到无法实现的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金子,描绘其美丽。
- 拟人:江风与水面之间的互动,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亲友的思念,抒发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 海门:象征着旅途的开始,代表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 笛声:象征着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楼台:象征着人们的温暖与团聚。
- 月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雪崩腾: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给人以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固”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四川
-
诗人想要乘船去的地方是哪个?
- A. 西兴
- B. 扶桑
- C. 南海
-
诗中“已无船舫犹闻笛”的意思是?
- A. 船只不再,但仍有声音
- B. 船只在前,但听不到声音
- C. 船只已经到达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与情感的主题,但杜甫的诗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王安石的诗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而杜甫则更注重人际情感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