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里微茫第一山,
眼明白塔俯沧湾。
尘埃满面三千里,
一笑相看似梦间。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烟雾中,隐约可见的第一高山;
我睁眼看见白塔,俯视着辽阔的沧湾。
三千里尘埃遮面,
我们相视一笑,如同在梦中一般。
注释:
- 烟里微茫:在烟雾中模糊可见,形容山的轮廓不清。
- 第一山:指的是某座著名的高山,可能暗指龟山。
- 眼明白塔:用“眼明”形容看得清楚,表示诗人对景物的敏锐观察。
- 俯沧湾:俯视着广阔的海湾,表现出高处的视野。
- 尘埃满面:形容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尘埃覆盖了脸。
- 三千里:形容距离的遥远,夸张说法。
- 一笑相看:相互对视一笑,表达情感的亲近。
- 似梦间:如同梦境般的感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状态。
典故解析:
龟山塔是历史悠久的建筑,象征着高洁与坚固。诗中提到的“第一山”可能指代的是著名的山峰,与唐诗中常见的高山意象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旅途中创作,诗人游览龟山塔时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龟山塔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烟里微茫第一山”,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朦胧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接着,“眼明白塔俯沧湾”,则是从模糊走向清晰,诗人用“眼明”一词强调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对景色的欣赏。这里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悟。后两句则通过“尘埃满面”和“一笑相看”展现了诗人在漫长旅途中的辛劳与对生命瞬间的珍惜,最后“似梦间”的意象让整首诗升华至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梦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里微茫第一山:开篇的烟雾渲染出一种神秘感,隐喻了人生的迷茫与探索。
- 眼明白塔俯沧湾:展现了诗人清晰的洞察力,通过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视觉冲击。
- 尘埃满面三千里: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虚指人生的艰难。
- 一笑相看似梦间: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
- 拟人:通过“微茫”的描述,赋予山一种神秘的生命感。
- 对仗:如“尘埃满面”与“一笑相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种种,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表达了面对人生的艰辛与美好时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雾:象征着迷茫与不确定。
- 高山:象征着追求与理想的高度。
- 白塔:象征着信仰与希望。
- 沧湾:象征着辽阔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第一山”指的是哪座山?
- A. 泰山
- B. 龟山
- C. 华山
- D. 峨眉山
-
“尘埃满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旅途的辛劳
- C. 无奈
- D. 失落
-
“一笑相看似梦间”中的“梦”意指什么?
- A. 真实的梦境
- B. 生活的短暂与美好
- C. 梦想
- D. 幻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意境,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情感更为奔放。
粗略解读:
二者都是山水诗的代表,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