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自瀑上先归方寺丞遣诗夸雷雨之壮》
时间: 2025-01-17 10:0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里遥看雨出时,
想公笔墨发雄奇。
山深龙虎飞腾变,
海运鲲鹏瞬息移。
凛凛前锋如赴敌,
堂堂回势似归师。
驱还始悟山灵意,
怕向苍崖写恶诗。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中远远看着雨水降临,
想象着你的笔墨写出那雄壮的气势。
山中深处,龙虎飞腾变幻无常,
海上鲲鹏瞬间改变位置。
前锋的气势凛然如同出征作战,
回旋的力量堂堂正正如同归来的军队。
驱策而行之后,开始领悟山中的灵气,
却又害怕在苍峦之上写出不好的诗篇。
注释
- 遥看:远远地观看。
- 笔墨:指诗人的创作才能和作品。
- 龙虎:象征力量与威严的神兽。
- 鲲鹏: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
- 凛凛:形容气势雄伟。
- 前锋:军队最前面的部分,象征冲锋的气势。
- 回势:转变的力量,形容力量的回旋。
- 山灵:山中的灵气或神灵。
典故解析
- 鲲鹏:源自《庄子》,鲲是一种巨大的鱼,而鹏是巨大的鸟,象征着伟大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 龙虎:在古代文化中,龙虎常被视为昭示吉祥和权势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风格雄浑壮丽,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刘克庄的诗歌常常融合对历史、社会的观察,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宋朝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之际。刘克庄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景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开头两句,诗人远望雨来,联想到友人的创作,表现了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接下来的描写中,山中龙虎的飞腾、海上鲲鹏的瞬息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神奇,这里充满了生动的意象与力量感。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军事气势相结合,前锋如赴敌,回势似归师,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气势磅礴的场面,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末尾两句则引入了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山灵的领悟与对写作的自省,显示了诗人对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美好诗篇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气势恢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里遥看雨出时:诗人置身于城市,遥望即将降下的雨,表现出一种期待和向往。
- 想公笔墨发雄奇:联想到朋友的才华,体现出对文学创作的向往和赞美。
- 山深龙虎飞腾变:描绘了山中气势磅礴的场景,暗示自然的神秘和力量。
- 海运鲲鹏瞬息移:表达了海洋的广阔和变化无常,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变化。
- 凛凛前锋如赴敌:形容气势如同军事出征,表现出勇猛和坚定的态度。
- 堂堂回势似归师:描述了力量的回转,像归来的军队,表现出一种壮丽的氛围。
- 驱还始悟山灵意:经历了这样的感受后,开始领悟山中灵气的深意。
- 怕向苍崖写恶诗:表达了对写作的自我要求,希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前锋如赴敌”,将自然现象比作军事气势,增强了气氛的紧张感。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龙虎飞腾变”,夸大了自然的壮观,体现了诗人的热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雨景为引子,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豪情壮志的向往,以及对创作的自省和对文学的热爱。诗中融合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变化与生机,也预示着诗人的创作灵感。
- 龙虎:象征力量与威严,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
- 鲲鹏:象征远大的理想与志向,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
- 前锋:象征战斗的勇气与决心,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 山灵:代表自然的灵气,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里遥看雨出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平静
-
“凛凛前锋如赴敌”主要是用来描绘什么场景?
- A. 战争
- B. 自然
- C. 友谊
-
“怕向苍崖写恶诗”中,“恶诗”指的是什么?
- A. 不好的诗歌
- B. 恶劣的天气
- C. 坏朋友
答案
- A. 期待
- A. 战争
- A. 不好的诗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壮丽山水,表达豪情与理想。
- 苏轼《赤壁赋》:同样涉及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相比,刘的诗更注重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奔放自由。刘克庄在描写自然景象时,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忧虑,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的洒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刘克庄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诗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