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

时间: 2025-01-04 07:43:25

高楼中天月色净,玉山禾熟秋云映。

草边水际见流萤,流萤独自寻香径。

稜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

城上惊乌飞复啼,落泊无依终不定。

欲下长桥夜漏深,灯台飘灺青梧阴。

仙人若也乘鸾去,彩雾千重何处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楼中天月色净,玉山禾熟秋云映。草边水际见流萤,流萤独自寻香径。稜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城上惊乌飞复啼,落泊无依终不定。欲下长桥夜漏深,灯台飘灺青梧阴。仙人若也乘鸾去,彩雾千重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之上,天空中的月色清澈明亮,玉山上的禾稻成熟,秋天的云彩映照其间。草丛边、水岸旁可以看到飞舞的萤火虫,它们独自在寻找芬芳的小径。高耸的雁塔上挂着无数的灯笼,虽然心意相通,但言语却难以表达。城墙上的乌鸦惊飞又啼叫,它们无依无靠,始终不安定。想要下到长桥上,夜已深,时间流逝,灯台上的烛花在青梧树荫下飘摇。如果仙人也能乘着凤凰离去,那么彩雾重重的地方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注释:

  • 高楼中天月色净:中天,指天空中央,月色净指月亮的光辉清澈。
  • 玉山禾熟秋云映:玉山,指高山,禾熟指庄稼成熟,秋云映指秋天的云彩映照。
  • 草边水际见流萤:水际,水边,流萤指飞舞的萤火虫。
  • 稜层雁塔挂千灯:稜层,形容塔的层次分明,雁塔,指高塔,挂千灯指挂着许多灯笼。
  • 密意虽通语还并:密意,指深切的心意,虽通语还并,指虽然心意相通,但言语难以表达。
  • 城上惊乌飞复啼:惊乌,指受惊的乌鸦,飞复啼指飞翔并啼叫。
  • 落泊无依终不定:落泊,指无依无靠,终不定指始终不安定。
  • 欲下长桥夜漏深:夜漏深,指夜已深,时间流逝。
  • 灯台飘灺青梧阴:飘灺,指烛花飘摇,青梧阴指青梧树的阴影。
  • 仙人若也乘鸾去:乘鸾,指乘着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乘凤凰。
  • 彩雾千重何处寻:彩雾千重,指五彩斑斓的雾气,何处寻指不知去哪里寻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是他在至和年间(1054-1056)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对月色、禾熟、流萤、雁塔、乌鸦等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和不安,可能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自然景象,如月色、禾熟、流萤、雁塔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流萤独自寻香径,雁塔挂千灯,乌鸦飞啼,以及仙人乘鸾去的意象,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蔡襄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楼中天月色净:诗人站在高楼上,仰望天空,月色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玉山禾熟秋云映:玉山上的庄稼成熟,秋天的云彩映照其间,形成一幅丰收的画面。
  3. 草边水际见流萤:草丛边、水岸旁可以看到飞舞的萤火虫,增添了夜的神秘感。
  4. 流萤独自寻香径:流萤在寻找芬芳的小径,象征着孤独和追求。
  5. 稜层雁塔挂千灯:高耸的雁塔上挂着无数的灯笼,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6. 密意虽通语还并:虽然心意相通,但言语难以表达,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题。
  7. 城上惊乌飞复啼:城墙上的乌鸦惊飞又啼叫,象征着不安和动荡。
  8. 落泊无依终不定:乌鸦无依无靠,始终不安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9. 欲下长桥夜漏深:想要下到长桥上,夜已深,时间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10. 灯台飘灺青梧阴:灯台上的烛花在青梧树荫下飘摇,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11. 仙人若也乘鸾去:如果仙人也能乘着凤凰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12. 彩雾千重何处寻:彩雾重重的地方又该去哪里寻找,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楼中天月色净”中的“月色净”比喻月光的清澈。
  • 拟人:如“流萤独自寻香径”中的“独自寻香径”赋予流萤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稜层雁塔挂千灯”与“密意虽通语还并”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孤独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着宁静和清澈。
  • 禾熟: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 流萤:象征着孤独和追求。
  • 雁塔:象征着庄严和神秘。
  • 乌鸦:象征着不安和动荡。
  • 仙人乘鸾:象征着超脱和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楼中天月色净”中的“中天”指的是什么? A. 天空中央 B. 山顶 C. 高楼 D. 水面

  2. “玉山禾熟秋云映”中的“玉山”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玉石山 C. 玉器 D. 玉石

  3. “流萤独自寻香径”中的“流萤”指的是什么? A. 飞舞的萤火虫 B. 流动的光 C. 流动的水 D. 流动的云

  4. “稜层雁塔挂千灯”中的“稜层”指的是什么? A. 层次分明 B. 棱角分明 C. 层叠 D. 棱形

  5. “城上惊乌飞复啼”中的“惊乌”指的是什么? A. 受惊的乌鸦 B. 惊慌的鸟 C. 惊恐的人 D. 惊奇的事物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时代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蔡襄的《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蔡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对蔡襄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词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词作,对苏轼的词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