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

时间: 2025-01-01 10:47:05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

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
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白话文翻译:

我感到人间没有一丝欢愉,穷途末路的我只得清扫那些纷纷扰扰的事务。
白露已经将明月洗净,但又有清风来收拢那乱飘的云朵。
栖息的喜鹊在寒冷的枝头尚未稳妥,远处断了的鸿雁在呼叫,声音仍然隐隐可闻。
我因病羸而懒散,踏着梧桐树下的影子,倚着柱子长吟,夜色渐渐向分时逼近。

注释:

  • 老觉:感到老了,指诗人感觉自己年老多病。
  • 穷阎:意指穷困潦倒,阎指阴间,也有绝境之意。
  • 扫轨:清扫车轨,象征清理烦扰的事物。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
  • 断鸿:指失去伴侣的鸿雁,象征孤独。
  • 梧桐:古时常用来象征孤独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经历和国家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尤其以边塞诗和咏史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甲辰年的中秋节,恰逢无月之夜,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孤独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在中秋之夜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老觉人间无一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感叹人生的苦涩与孤寂。接下来的“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则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夜景象,白露象征着时节的变迁,而洗净的明月与清风则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单。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通过栖息的喜鹊和远方的鸿雁,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尤其是在这样的寂静夜晚,更显得孤单无依。最后两句“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则展现了诗人因病而表现出来的疲惫与懒散,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在这孤独的夜晚吟唱,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觉人间无一欣:感到年老后,世间没有任何愉快的事情。
  2. 穷阎扫轨谢纷纷:在绝境中,清理那些纷扰的事务。
  3. 已凭白露洗明月:白露已至,明月似乎被洗净,意境清冷。
  4. 更遣清风收乱云:清风来收拢乱飘的云朵,表现出秋夜的清冷。
  5. 栖鹊拣枝寒未稳:喜鹊在寒冷的枝头尚未稳妥,象征不安。
  6. 断鸿呼伴远犹闻:远方的鸿雁呼叫,仍能听到,表现孤独感。
  7. 病羸慵踏梧桐影:因病而懒散,踏着梧桐树下的影子。
  8. 倚柱长吟夜向分:倚着柱子长吟,夜色渐渐向分时逼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露洗明月”,将自然现象与情感联系。
  • 拟人:如“清风收乱云”,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断鸿呼伴远犹闻”,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无月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苦涩感悟、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白露: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来清冷的气息。
  • 明月:常用来象征团圆与思念,诗中却是被洗净的孤寂。
  • 喜鹊:寓意吉祥,但在此表现出不安定。
  • 鸿雁:象征离别与孤独,远方鸿雁的呼唤更添诗人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感到人间没有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忧愁
    D. 希望

  2. 白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春天的希望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 A. 老觉人间无一欣
    B. 断鸿呼伴远犹闻
    C. 倚柱长吟夜向分
    D. 病羸慵踏梧桐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在夜晚表达思乡情。
  • 《静夜思》:通过月光触发对故乡的思念,但情感更为直接和温暖。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和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