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寄怀楚中诸子》
时间: 2025-01-04 08:0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柴林瓦枕,竹閒铺一室虚无长物。滋味回唇真似腊,万事转头一抹。廿载风尘,半生跋涉,赢得头如雪。从头细数,等閒难遇豪杰。呼儿坼火煎茶,檐前窗外,静听松声发。堪叹别离诸好友,南岳匡庐隔绝。解带祝融,支筇五老,踏断千崖发。暮年何日,洞庭再醉秋月。
白话文翻译
在柴林和瓦枕之间,竹子铺就的空间显得虚无而悠长。嘴里回味的滋味仿佛是腊肉一般,所有的事情转眼之间都被一抹而过。经过二十年的风尘,半生的跋涉,换来的是满头白发。回首细数,平常之中难得遇到豪杰。呼叫儿子生火煮茶,在屋檐前窗外,静静地听松树的声音。感叹与朋友们的离别,南岳和匡庐将我们隔绝。解开带子,祝融山上支起拐杖,踏断千崖之路。暮年何时,才能在洞庭湖再醉于秋月?
注释
- 柴林瓦枕:柴火和瓦片构成的简陋住所。
- 竹閒:竹子间隔,形容环境清幽。
- 滋味回唇:回味着某种滋味。
- 廿载风尘:二十年的风雨历程。
- 豪杰:指杰出的人物。
- 呼儿坼火:叫儿子生火。
- 松声发:指松树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宁静。
- 南岳匡庐:指南岳和匡庐,表示地理上的隔绝。
- 解带祝融:解开带子,意指放松之意。
- 五老:指五老峰,代表高峰。
- 洞庭再醉秋月:希望在暮年能再一次在洞庭湖感受秋月的醉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呆翁和尚,清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坎坷,常在山水之间游历,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处处流露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寄怀楚中诸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的思考与感悟。诗中以“柴林瓦枕”的简陋环境为起点,映衬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接着通过“滋味回唇真似腊”的比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滋味的感慨。
“廿载风尘,半生跋涉,赢得头如雪”,这一句蕴含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旅途的反思,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换来了满头白发,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沉重的心理。而“等閒难遇豪杰”则是对当今世道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和对普通生活的认知。
后半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解带祝融,支筇五老”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在山水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淡然处世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柴林瓦枕,竹閒铺一室虚无长物:描绘了一个简陋的环境,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滋味回唇真似腊,万事转头一抹:强调对往事的回味,人生的种种经历在岁月中瞬息而逝。
- 廿载风尘,半生跋涉,赢得头如雪:反映了作者的经历与无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青春。
- 从头细数,等閒难遇豪杰:对英雄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 呼儿坼火煎茶,檐前窗外,静听松声发:展现了作者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向往。
- 堪叹别离诸好友,南岳匡庐隔绝:表示对友人的思念和地理的隔离感。
- 解带祝融,支筇五老,踏断千崖发:暗示作者在自然中寻找慰藉和归属感。
- 暮年何日,洞庭再醉秋月: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滋味回唇真似腊”比喻对往事的怀念,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林瓦枕:象征简朴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的淡薄。
- 竹閒:代表清幽的自然环境,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松声:表现自然的声音,象征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 南岳匡庐:地理隔绝,象征友人之间的距离和思念。
- 洞庭秋月:象征美好时光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柴林瓦枕”中“柴林”指的是: A. 柴火和树林 B. 柴火和瓦片 C. 竹林和瓦片
-
“呼儿坼火煎茶”中的“坼火”意为: A. 生火 B. 喝茶 C. 煮饭
-
诗中提到的“南岳”和“匡庐”象征: A. 友人相聚 B. 地理隔绝 C. 人生旅途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风格上更为细腻。
- 杜甫《登高》: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百字令 寄怀楚中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