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筇登绝巘,朝爽薄危栏。
乘胜移杯爵,凭高忆羽翰。
泉声穿石响,树色入秋寒。
对酒频长望,心同渤澥宽。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竹杖登上高耸的山巅,晨风轻拂着危险的栏杆。
我畅饮美酒,借着胜利的喜悦,凭高远眺,怀念起曾经的壮志。
泉水在石缝中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树木的颜色透入了秋天的寒意。
我对酒频频远望,心境如同辽阔的渤海,宽广无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携筇:携带竹杖,竹杖用来登山。
- 绝巘:高耸的山峰。
- 朝爽:清晨的清新空气。
- 薄危栏:薄薄的、危险的栏杆。
- 乘胜:借着胜利的气势。
- 杯爵:酒杯。
- 凭高:站得高处,俯瞰四方。
- 忆羽翰:怀念曾经的豪情壮志,"羽翰"指的是高飞的鸟,象征志向。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 入秋寒:秋天的寒气已开始显现。
- 对酒:面对酒杯。
- 频长望:频繁地眺望远方。
- 心同渤澥宽:心情如同渤海那样宽广。
典故解析:
- “羽翰”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志向和理想,体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师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豪放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和抒发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登山之际,体现了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清新与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理想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瑞岩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在高山之巅所感受到的清新与开阔的心境。首句“携筇登绝巘”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登山的情景,竹杖的携带不仅是登山的工具,更是诗人追求理想的象征。接着,诗人借助清晨的“朝爽”,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
“乘胜移杯爵”展现了诗人对胜利的庆祝,酒杯的移动似乎暗示着一种洒脱的心态,而“凭高忆羽翰”则将诗人的情感提升到对理想的追忆与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壮志的缅怀。
后两句“泉声穿石响,树色入秋寒”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化了诗的意境,泉水的声音如同心中的回响,树木的颜色则引入了秋天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在最后一句“对酒频长望,心同渤澥宽”中,诗人的心境如同辽阔的海洋,表达了对未来的豁达和宽广的胸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清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携筇登绝巘:携带竹杖,登上高耸的山。
- 朝爽薄危栏:晨风拂面,站在险峻的栏杆前。
- 乘胜移杯爵:借着胜利的喜悦,举杯畅饮。
- 凭高忆羽翰:站在高处,怀念曾经的理想和追求。
- 泉声穿石响:泉水流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 树色入秋寒:树木的颜色已透出秋天的寒意。
- 对酒频长望:对酒时,频频远望。
- 心同渤澥宽:心境如同渤海般辽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渤海,象征宽广。
- 对仗:如“泉声穿石响,树色入秋寒”,形成音韵和谐美。
- 拟人:泉声“穿石响”,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巘:高耸的山峰,象征追求与挑战。
- 杯爵:酒杯,象征庆祝与洒脱。
- 泉声:泉水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
- 树色:秋天的颜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渤澥:渤海,象征心境的宽广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携筇”指的是什么?
- A. 手持竹杖
- B. 抱着树木
- C. 乘坐舟船
-
“心同渤澥宽”中的“渤澥”指什么?
- A. 一条河
- B. 一片海
- C. 一座山
-
诗人怀念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成功
- B. 曾经的理想
- C. 自然的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壮丽的自然与诗人的豪情,相较于徐师仁的诗,多了一份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