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度横山关》
时间: 2025-01-19 13:48:01意思解释
晚度横山关
原文展示:
南北关河旧此分,几层树栅屯三军。
金戈一自行天讨,石垒从教锁白云。
雨过青山晴似拭,帆移碧海日初曛。
陈黎土宇今为隘,万里秋风扫瘴氛。
白话文翻译:
南北的关隘和河流在这里分开,几层栅栏驻守着三军。
战斗的号角声响起,仿佛在天上讨伐敌人,石垒将白云锁住。
雨后青山像是被擦拭过一样晴朗,船帆在碧海上移动,日头刚刚西沉。
如今陈黎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关隘,万里秋风驱散了瘴气和雾霭。
注释:
逐句解释:
- 南北关河旧此分:南北的关隘和河流在这里交界。
- 几层树栅屯三军:几层树栅安置了三军的驻扎。
- 金戈一自行天讨:战斗的号角声响起,似乎在天空中讨伐敌人。
- 石垒从教锁白云:石垒阻隔了白云的游动。
- 雨过青山晴似拭:雨后青山显得格外清晰,如同被擦拭过一样。
- 帆移碧海日初曛:船帆在碧海上移动,太阳刚刚下沉。
- 陈黎土宇今为隘:如今的陈黎土地已经成为了关隘。
- 万里秋风扫瘴氛:秋风吹过,驱散了远处的瘴气。
典故解析: “金戈一行天讨”中的“金戈”象征着战争与武力,表达了古代战役的壮烈。“石垒锁白云”则可以理解为战争带来的环境变化,隐喻了战火对自然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克循,清代诗人,生于福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与战争场景,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晚度横山关》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此诗表达对边疆防守与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度横山关》通过描绘南北关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守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关河分隔的地理位置,展现出地势险要,暗示战争的背景。树栅和三军的驻扎,既是对边防的警惕,也是对战争的预感。中间的“金戈一行天讨”,则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迫感,似乎预示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冲突。随着景象的转换,青山在雨后的晴空下显得格外清晰,船帆在碧海上缓缓移动,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暗示了战后带来的宁静与希望。最后几句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陈黎的土地如今成为关隘,万里秋风扫荡瘴气,显示了人们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北关河旧此分:强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表明此地为战略要地。
- 几层树栅屯三军:展现出防守的严密,反映了战争的准备。
- 金戈一自行天讨:战斗的号角,展示出战争的气氛。
- 石垒从教锁白云:自然与人造的界限,暗示战争的压迫感。
- 雨过青山晴似拭:自然的恢复力与美好,象征希望。
- 帆移碧海日初曛:描绘了宁静的海面,暗示战争后的平静。
- 陈黎土宇今为隘:地名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万里秋风扫瘴氛:秋风象征清新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如“晴似拭”)、对仗(如“帆移碧海,日初曛”)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自然和谐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河:象征着地理的分隔与战略的重要性。
- 树栅:代表着防守与抵抗。
- 金戈:象征着战争与斗争。
- 青山: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和平的渴望。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戈”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自然
- D. 人生
- 答案:B
-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A. 雨过青山晴似拭
- B. 万里秋风扫瘴氛
- C. 帆移碧海日初曛
- D. 陈黎土宇今为隘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树栅”主要作用是什么?
- A. 装饰
- B. 保护
- C. 交通
- D. 休息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晚度横山关》与王之涣的《登高》在主题上均涉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晚度横山关》则更强调边防与历史的沉重感。两者在用词上都有简练之美,但意象和情感基调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魏克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