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夺到斯人处,天心亦杳冥。
嘉年谋犹罄,直道信无灵。
四海方思雨,中营忽陨星。
群贤知孰附,客泪欲飘零。
白话文翻译:
这位已故的朋友已离我们而去,连天意也变得无比渺茫。
美好的年华已然耗尽,真诚的道义似乎也失去了灵魂。
四海之内都希望能降下甘霖,却不意中营中却突然陨落了一颗明星。
众多贤士不知谁能与之相附,作为客人我不禁泪水欲流。
注释:
- 夺到:得到,失去。
- 斯人:此人,指代已故之友。
- 天心:天道、天意。
- 嘉年:美好的年华。
- 谋犹罄:谋划已尽、计划已破。
- 直道:真诚的道义。
- 信无灵:信仰失去了灵魂。
- 四海:四面八方,指天下。
- 思雨:盼望雨水。
- 中营:中间的营地。
- 陨星:陨落的明星,指代有才华、受人尊敬的人。
- 群贤:众多贤士。
- 知孰附:不知道谁能相依附。
- 客泪:作为外客的眼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明,号退庵,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政治上较为清白。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人情,作品颇具哲理性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闻西山讣音》作于施枢听闻一位挚友或贤者去世后的感慨,反映了施枢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人的哀悼之情。
诗歌鉴赏:
《闻西山讣音》是施枢对友人离世的深情怀念,诗中展现了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感慨。开篇“夺到斯人处”,直接点出已故之人的重要性,与作者的感情纠葛。接着“天心亦杳冥”,更是将个人的悲痛提升到普遍的哲学层面,人与天道之间的隔阂,暗示着命运的无情。诗中“嘉年谋犹罄,直道信无灵”则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无奈,令人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群贤知孰附”一句,表现出对众多贤士的迷茫与无奈,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惋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情感的逐层递进,展现出施枢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其间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既有对个体悲剧的同情,也有对普遍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夺到斯人处:此指已故之人对作者的影响,显示出失去的痛苦。
- 天心亦杳冥:天意难测,表达人生的无常与不可知。
- 嘉年谋犹罄:美好计划已无,从个人理想的破灭引出对生活的惋惜。
- 直道信无灵:真诚的道义似乎失去了信仰的支撑,反映出对道德的反思。
- 四海方思雨: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待。
- 中营忽陨星:比喻贤者的突然去世,暗示其才华的损失。
- 群贤知孰附:对未来的迷惘和不安,显示出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 客泪欲飘零:表达了身为外客的悲伤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陨星”比喻贤者的去世,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天心”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友人的哀悼,以及对社会失去优秀人才的遗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天心:象征天意与命运的无常。
- 嘉年:代表美好的时光与理想。
- 雨:象征希望与滋润,想要得到的美好。
- 陨星:象征贤者与有才之人的去世,反映出社会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夺到斯人处”中“夺”指什么?
- A. 得到
- B. 失去
- C. 拿到
- D. 争取
- “天心亦杳冥”中的“杳冥”意为?
- A. 明亮
- B. 渺茫
- C. 清晰
- D. 显现
- 诗中“陨星”指代的是?
- A. 明星
- B. 聪明人
- C. 有才华的人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秋夕》-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苦痛。
- 李白的《秋夕》:在对生命的感慨中更添了一丝豪情与豁达,对比施枢的细腻与哀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