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殿清惠陈公哀诗三首》

时间: 2025-01-01 14:26:17

不比尧夫新悦泽,依然迂叟旧清羸。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随泪碑。

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

道山堂上分襟句,岂料今为绝笔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比尧夫新悦泽,
依然迂叟旧清羸。
末年先帝攀髯恨,
几处遗民随泪碑。
上自易名真独断,
史当立传要雄辞。
道山堂上分襟句,
岂料今为绝笔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并不像尧夫那样欣喜于新沐浴的泽水,
仍旧是年迈的老者,清瘦而又孤独。
末年时先帝对手须发的恨意,
多少遗民在泪水中为碑铭所感动。
我自己改名真是独断专行,
史书上应该立下传记才有雄伟的文辞。
道山堂上曾分门别类吟咏,
谁知今日却成了绝笔之作。

注释:

  • 尧夫:指古代贤明的帝王尧,象征美好的统治。
  • 依然迂叟:表示自己仍然是一个年迈、清瘦的老人。
  • 末年先帝:指的是已故的先帝,表达对其的怀念与悲痛。
  • 攀髯恨:指对先帝的情感,可能是对他的一种怀念或惋惜。
  • 遗民:指那些流亡的百姓,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
  • 易名:改名,暗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或对历史的反思。
  • 道山堂:可能指诗人曾经吟咏的地方,象征着旧日的繁盛。
  • 绝笔:最后的作品,表达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厚,号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在诗歌方面造诣颇深,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沉郁之篇。其诗常以抒情见长,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通过对先帝的怀念,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尧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反复出现的对比手法,使得情感的层次更加丰富。开头两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政治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现实的无奈与悲哀。通过对先帝的回忆,诗人不仅在怀念一个时代的美好,也在表达对现状的深深惋惜。遗民的泪水与碑铭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民众对国家的热切期盼与失落感。

之后的句子则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的反思,改名的行为象征着对历史的追求与对个人价值的探索。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怀念自己曾经的吟咏,感叹如今却只能以绝笔作结,强烈的悲伤与无奈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比尧夫新悦泽:开篇通过对比,表达对美好政治的渴望。
  2. 依然迂叟旧清羸:对自身的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3. 末年先帝攀髯恨:怀念先帝,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惋惜。
  4. 几处遗民随泪碑:遗民的痛苦,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关切。
  5. 上自易名真独断:自我反思,改名象征着对身份的重新认识。
  6. 史当立传要雄辞:对历史的期待,渴望有辉煌的记录。
  7. 道山堂上分襟句: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失去的惋惜。
  8. 岂料今为绝笔诗:感叹今日的绝望,成为最后的抒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古代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比喻:用“绝笔诗”象征着无奈与终结,具有深刻的意象。
  • 拟人:将历史与情感赋予生命,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夫: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代表着美好的政治。
  • 迂叟:象征社会的孤独与无助。
  • 遗民:代表了被历史抛弃的百姓,体现社会的苦难与挣扎。
  • 绝笔:象征终结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夫”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统治
    • B. 历史人物
    • C. 诗人
    • D. 失败者
  2. 诗人改名的行为意欲表达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求
    • B. 对现实的逃避
    • C. 对文学的热爱
    • D. 对家族的忠诚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两者均表现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个人的历史反思,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