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

时间: 2025-01-08 18:47:12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白话文翻译:

我从江津出发,晴朗的阳光照耀着绿野,空气清新。
泉水的声音在石头和莎草中流淌,山岚的翠色湿润了我的衣巾。
天空中,白云靠近了奔腾的骏马,深林中鸟儿在鸣叫着唤人。
我将身体融入这幅画中,谁还会羡慕那传说中的麒麟呢?

注释:

  • 发轫:起航、出发。
  • 江津:指江水的渡口,象征出行的起点。
  • 晴熏: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照耀。
  • :冲刷、洗涤。
  • 岚翠:指山间的雾气和青翠的景象。
  • 衣巾:指衣服和手巾。
  • 冲马:奔腾的马匹,形象生动。
  • 鸟唤人:鸟儿在呼唤人,传达自然的声音。
  • 图画:自然美景,形象如画。
  •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珍贵和美好。

典故解析: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与圣贤、贤人相联系,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自湖州赴宜春郡途中,正值春日,诗人通过对沿途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春日出行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开头以“发轫出江津”引入,清晰地展现了出行的起点,接着通过“晴熏绿野匀”的描写,传达出阳光明媚、绿意盎然的生机。泉水声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个动中有静的氛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以“将身入图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仿佛自己已经融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超越了对麒麟这种神兽的羡慕,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发轫出江津:开篇点明出发地点,暗示人生的旅途。
    2. 晴熏绿野匀:描绘出一幅明媚的春日画面,象征希望与生机。
    3. 泉声漱莎石:水流声的描写,表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4. 岚翠湿衣巾:山色的湿润,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5. 天近云冲马:云彩与马的结合,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6. 林深鸟唤人:鸟鸣声传达出深林的幽静与生动。
    7. 将身入图画:自我融入自然,体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8. 谁复羡麒麟:不再羡慕传说中的神兽,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津:象征旅途的开始,人生的探索。
  • 泉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宁静。
  • 岚翠: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鸟唤:生命的呼唤,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 麒麟:理想与梦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麒麟”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理想
    B. 现实生活
    C.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的“泉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嘈杂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诗词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与葛立方的《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前者表现思乡之情,后者则描绘自然之美,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网络相关诗人介绍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