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麻衣僧 陈继儒 〔明代〕 熟睡孤峰最上台,雪深埋却醉形骸。 一枝竹杖虽然瘦,曾解山中斗虎来。
白话文翻译:
在孤峰的最高处熟睡,深厚的雪埋住了醉后的身躯。 虽然手中的竹杖细瘦,却曾在山中与猛虎搏斗。
注释:
- 孤峰:指孤独的山峰,象征高远、孤独。
- 最上台:最高的地方。
- 雪深埋却醉形骸:形容雪很深,几乎埋没了醉酒后的身体。形骸,指人的身体。
- 竹杖:用竹子制成的手杖。
- 瘦:形容竹杖细长。
- 曾解山中斗虎来:曾经在山中解救过与虎搏斗的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约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赠予一位麻衣僧,表达了对僧人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陈继儒在游历或隐居时,遇到一位穿着简朴的僧人,被其超脱世俗、勇敢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创作此诗以表达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孤峰上熟睡,雪深埋却醉形骸的景象,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后两句通过“一枝竹杖虽然瘦,曾解山中斗虎来”的描述,突出了僧人的勇敢和无畏,即使身形瘦弱,也有过与猛虎搏斗的经历,体现了其内在的力量和坚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熟睡孤峰最上台”:描绘僧人在孤峰的最高处熟睡,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 “雪深埋却醉形骸”:形容雪很深,几乎埋没了醉酒后的身体,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超脱和不受外界干扰。
- “一枝竹杖虽然瘦”:通过竹杖的细瘦,暗示僧人生活的简朴。
- “曾解山中斗虎来”:突出了僧人的勇敢和无畏,即使身形瘦弱,也有过与猛虎搏斗的经历。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雪深埋却醉形骸的景象拟人化,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比:通过竹杖的细瘦与斗虎的勇敢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的内在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勇敢无畏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高远、孤独。
- 雪深:象征纯洁、超脱。
- 竹杖:象征简朴、坚韧。
- 斗虎:象征勇敢、无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熟睡孤峰最上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僧人在孤峰上熟睡 B. 僧人在雪中熟睡 C. 僧人在山中熟睡 答案:A
-
“一枝竹杖虽然瘦”中的“瘦”指的是什么? A. 竹杖细长 B. 僧人瘦弱 C. 山峰瘦削 答案:A
-
诗中“曾解山中斗虎来”表达了什么? A. 僧人曾经与虎搏斗 B. 僧人曾经解救过与虎搏斗的人 C. 僧人曾经在山中斗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陈继儒《赠麻衣僧》: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而陈继儒的诗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陈继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