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叔康侍御》
时间: 2025-01-04 13:4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叔康侍御
王安石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
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
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
伫闻谠论能医国,飞报频随驿骑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写给叔康侍御的,表达了对他入宪台(朝廷执政机构)工作的期待和祝愿。诗中提到,诏书将他选入宪台,正是国家急需人才之时。希望圣明的君主能够虚心听取忠臣的意见,而不是被奸臣所左右。笔者认为,白纸上写的权力并不可怕,但希望能通过亲近的关系来获取更多的支持。最后,期待能听到正直的言论,有助于挽救国家,急信不断从驿站送来。
注释:
- 诏取:指皇帝的旨意,召取。
- 名郎:指年轻有为的人才。
- 宪台:宪台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政治事务。
- 圣聪:圣明的君主的智慧。
- 虚心待:希望君主能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忠臣的建议。
- 奸党:指奸邪的党羽,即朝中的小人。
- 白笔:指文书上书写的权力。
- 皁囊:指装有钱财的袋子,这里引申为求取利益的关系。
- 谠论:正确的言论。
- 飞报:快速传递的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时期,正值国家需要贤能之时。叔康侍御是王安石的朋友,此诗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期待,同时反映了王安石对政治局势的关注。
诗歌鉴赏:
《送叔康侍御》是一首充满关怀与期待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对同僚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宪台的描写,表现了朝廷对人才的渴求,反映出作者对国家政治的深切关注与思考。王安石以“圣聪”来称赞君主的智慧,表明他希望君主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忠言,而不是被小人所左右。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蕴深厚,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政治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几句更是寄托了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望,期待能听到更多有助于国家治理的良言,从而实现治国安民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诏取名郎入宪台:皇帝的旨意召他进入朝廷,意味着他即将承担重要责任。
- 此时方急济时才:国家正需要他这样的才干,时机非常重要。
- 圣聪应已虚心待:希望明君能够虚心接受建议,体现对君主的期望。
- 奸党宁无侧目猜:担忧朝中小人会对忠良之士产生误解和猜忌。
- 白笔岂知权可畏:文书上的权力不应被畏惧,强调要用智慧去面对。
- 皁囊还请上亲开:希望通过亲近的关系获得支持,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伫闻谠论能医国:期待听到对国家有益的正直言论。
- 飞报频随驿骑来:表明政务信息频繁传递,急切希望能改善国家局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圣聪”与“奸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白笔”比喻书面权力,形象地表达了对权力的思考。
- 排比:通过对不同情境的描述,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与对贤良之士的支持。王安石通过对叔康的期望,传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得到明智治理、听取忠言的愿望,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宪台:象征着国家的治理机构。
- 白笔:象征着文书和权力的象征。
- 皁囊:象征着利益和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宪台”指的是什么? A. 朝廷的执政机构
B. 农田
C. 学校
答案:A -
“圣聪应已虚心待”中的“圣聪”指的是谁? A. 君主
B. 大臣
C. 平民
答案:A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A. 国家繁荣
B. 君主的智慧与虚心
C. 个人荣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叔康侍御》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前景的关注与忧虑,但王安石更倾向于表达对贤臣的期待,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悲痛。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