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 其二
一岁几战逝矣,争如不见正年时。
弄笔勤书篆,耽吟解赋诗。
春风生宿草,依旧又离离。
今来闻战,讯尔何知。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随着战乱的不断,岁月似乎匆匆而逝,真不如当年时光那样清晰可见。为了消遣,我常常拿起笔来勤奋地写字,沉迷于吟诗作赋。春风又吹绿了旧草,依然茂盛而幽美。如今听闻战争的消息,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岁几战:一年间经历了多少次战争。
- 争如不见:与其说见到战乱,不如说没有见到当年的美好时光。
- 弄笔:指书写、作诗。
- 耽吟:沉迷于吟诵。
- 宿草:旧草,指春天生长的草。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讯尔何知:问你对此有什么了解。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清代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擅长古诗,风格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对社会动乱的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便以“战逝”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战争带来的无情与无奈。而“争如不见”则表达了对往昔安宁生活的追忆和珍视。诗中“弄笔勤书篆,耽吟解赋诗”展现了诗人逃避现实的手法,即通过文学创作来对抗外界的动荡,显示出一种渴望宁静的心态。
春风生宿草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尽管经历了无数磨难,依然能在春天里生机盎然。结尾的“今来闻战,讯尔何知”,则是对周围人们的质问,暗含对人们麻木不仁的担忧,呼唤对历史的反思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感叹、描绘和质问,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敏感与坚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岁几战逝矣:感叹时间流逝,战乱频繁。
- 争如不见正年时:战争的频繁让美好时光显得遥不可及。
- 弄笔勤书篆:通过写作来排解内心的不安和困惑。
- 耽吟解赋诗:沉浸在诗词的创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 春风生宿草:春天的来临带来生机,象征着希望。
- 依旧又离离:自然的繁盛与人事的荒凉形成对比。
- 今来闻战,讯尔何知:对身边人们对战争麻木的质问,流露出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风生宿草”比喻希望和生命力。
- 对仗:如“弄笔”与“耽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风赋予生命的特性,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战乱与和平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象征动乱与不安,影响人民生活。
- 春风:象征希望与生机,带来生命的重生。
- 草:象征生命的顽强,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仍能茁壮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弄笔勤书篆”主要指什么? A) 参加战斗
B) 写诗作赋
C) 阅读书籍
D) 绘画 -
诗中的“宿草”意指什么? A) 新长出的草
B) 旧草
C) 枯萎的草
D) 花朵 -
诗的最后一句“讯尔何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战争的无奈与质疑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诗歌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虞美人》- 李煜:同样涉及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叹息。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华的《女冠子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动乱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但姚华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悟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姚华《女冠子 其二》的全面解析,力求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