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经略吴及石门洞》
时间: 2025-01-01 09:28: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经略吴及石门洞
作者:刘牧 〔宋代〕
谏纸空箱后,高牙拂断霓。
还符翠洲梦,来见石门题。
架竹生新径,诛茅得旧蹊。
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
吟桂人非隐,逢花客自迷。
虚中存纳受,绝壁阻攀跻。
地远饶征戍,君来息鼓鼙。
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鷖。
胜事时相遇,芳樽手屡携。
清风与诗句,留与昔贤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的游历与感悟。开头提到书信与高雅之事,仿佛是在怀念往昔。接着描述了梦境般的翠洲和石门的题字。竹林小径新生,茅草被除去,旧路重新显现。阴暗的山崖中有别的洞穴,阳光照射的山岭带着溪水流淌。吟唱桂花的隐士并不隐秘,遇到花间游人皆沉迷其中。诗人思考着虚无中所获得的体验,却被绝壁阻挡无法攀登。遥远的地方充满了战事,友人来访时鼓声停息。官吏们悠闲地睡觉,百姓们乐于嬉戏。这些美好的事情恰好相遇,诗人与友人多次携带美酒畅饮。清风与诗句相伴,留给昔日的贤人一同分享。
注释:
- 谏纸:指书信或文书,空箱后可以理解为寄信或写信的事迹。
- 高牙:指高雅的文笔或文人风采。
- 翠洲:绿色的小岛,象征美景。
- 架竹:搭架的竹子,象征着新生。
- 阴崖、阳岭:分别指阳光照射和阴暗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 吟桂:吟诵桂花,代表着文人雅士的情趣。
- 绝壁:高耸的悬崖,象征障碍与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游历吴地及石门洞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诗人之间的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有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高雅的文人气息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又有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修养。
刘牧通过对比阴阳与远近,表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元。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友人相聚的欢愉,强调了人际间的温暖与美好,这种情感的交融让整首诗更显温情。最后,清风与诗句的结合,象征着永恒的艺术与文化传承,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谏纸空箱后:寄信的事迹已成往事。
- 高牙拂断霓:文人气质高雅如同断霓。
- 还符翠洲梦:梦回翠洲,渴望重温美好。
- 来见石门题:与石门的题字相遇,感慨万千。
- 架竹生新径:新生的小径由竹子架起。
- 诛茅得旧蹊:清理杂草,旧路重现。
- 阴崖走别洞:在阴暗的山崖中,有其他洞穴。
- 阳岭带回溪:阳光照射的山岭中溪水流淌。
- 吟桂人非隐:吟唱桂花的隐士并不隐秘。
- 逢花客自迷:与游人相遇,皆沉迷于花间。
- 虚中存纳受:在虚无中体验生活的收获。
- 绝壁阻攀跻:悬崖阻挡攀登的路。
- 地远饶征戍:遥远的地方有战事。
- 君来息鼓鼙:友人来访时鼓声停息。
- 吏闲眠麂鹿:官吏悠闲,睡觉如鹿。
- 民乐戏凫鷖:百姓快乐,嬉戏如鸭。
- 胜事时相遇:美好的事情恰好相聚。
- 芳樽手屡携:与友人共携美酒。
- 清风与诗句:清风伴随诗句的流传。
- 留与昔贤齐:留给昔日的贤人共享。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阴崖与阳岭)、拟人(吟桂人非隐)、象征(清风与诗句)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洲:象征美好与宁静。
- 石门:代表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 竹: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桂花:象征文人雅士的情趣。
- 阴崖与阳岭:表现人生的复杂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牙”指的是: A. 古代的牙刷
B. 高雅的文笔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植物 -
“吟桂人非隐”中“吟桂”指的是: A. 吟唱桂花
B. 隐居在桂林
C. 参加桂花节
D. 生活在桂树下 -
诗中提到的“绝壁阻攀跻”表示: A. 诗人的追求受阻
B. 自然环境的险恶
C. 朋友的相聚受阻
D. 官吏的懒惰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刘牧的诗更为直白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的温暖,而王维则多了几分禅意和哲思。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珍视,但风格迥异,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牧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