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入千家枕,寒声薄水堂。
溪山浑着月,梅竹半封霜。
夜榜响葭蒲,寒鱼跳石塘。
可怜清绝景,夜夜属渔郎。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我仿佛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枕边,寒冷的声音在水堂轻轻回荡。
溪水与山影交融着月光,梅树和竹子一半被霜冻覆盖。
夜晚的船桨在芦苇荡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寒冷的鱼在石塘中跳跃。
可怜这清丽绝世的景色,每个夜晚都吸引着渔郎。
注释:
- 梦入千家枕:指在梦中似乎进入了许多家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 寒声薄水堂:水堂是水边的建筑,寒声指的是秋冬的寒风,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溪山浑着月:溪水与山景在月光下融为一体,描绘出美丽的夜景。
- 梅竹半封霜:梅花和竹子一半被霜覆盖,暗示了寒冷的季节。
- 夜榜响葭蒲:船在夜间划行,船桨与芦苇相撞发出声音。
- 寒鱼跳石塘:鱼儿在寒冷的水塘中跳跃,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可怜清绝景:令人怜惜的清幽绝美的景色。
- 夜夜属渔郎:每个晚上都属于那些在此捕鱼的渔郎,表现了这一景色与渔人的紧密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深秋时节,诗人或曾在水边小屋中,感受着寒冷与宁静,或许是与友人们的聚会后,独自在夜色中思考生活,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冷的秋冬之夜为背景,透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的水边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开头的“梦入千家枕”勾勒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梦中游走于他人温暖的家中,反衬出自己此刻的寒冷寂寞。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寒声薄水堂”描绘了夜色中的清冷气息,水堂既是空间的象征,也是心境的体现。
随着诗句的深入,景物的描写愈加细腻。“溪山浑着月,梅竹半封霜”中,诗人运用“浑”字,营造出水与月、山与月的交融之美,形成一种和谐美感。梅竹的霜冻意象则传达了时节的寒冷与生命的坚韧。
后半部分描绘了夜晚捕鱼的景象,“夜榜响葭蒲,寒鱼跳石塘”,船桨声响起,鱼跃的生动画面打破了夜的宁静,增添了诗的活力。最后一句“夜夜属渔郎”将生活的劳作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渔郎们在这清绝的景色中所感受到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蕴含着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美好共存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入千家枕:表达出诗人对他人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
- 寒声薄水堂:渲染寒冷的环境,增加氛围的清冷感。
- 溪山浑着月:描绘夜晚的和谐美景,突出月光的温柔。
- 梅竹半封霜:象征着冬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坚韧。
- 夜榜响葭蒲:动静结合,渔船的活动与静谧夜晚形成对比。
- 寒鱼跳石塘:生动的描写增添生活气息。
- 可怜清绝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怜惜。
- 夜夜属渔郎:强调渔郎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表达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景物富有灵性。
- 对仗:如“梅竹半封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孤独与生命的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堂: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溪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梅竹:象征坚韧与冬季的寒冷。
- 渔郎: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葛立方
D. 白居易 -
“溪山浑着月”中的“浑”字主要表示什么? A. 浑浊
B. 交融
C. 朦胧
D. 纷杂 -
诗中提到的“寒鱼”是在什么地方跳跃? A. 河流
B. 湖泊
C. 石塘
D. 海洋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夜泊牛津》:强调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风格较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