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日酒散已二鼓与千里步月因至水堂》

时间: 2025-01-04 07:57:00

杖策踏霜月,满空烟雾浮。

苍颜酡蚊酒,黑帝避貂裘。

太液池台晚,广寒宫殿秋。

归来清耿耿,未省喘吴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月十日酒散已二鼓与千里步月因至水堂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月光下,我拄着杖走路,满天烟雾缭绕。酒喝得脸红耳热,黑夜的君王躲避着貂皮大衣。太液池的台上已是傍晚,广寒宫里秋意浓厚。归来时清醒而宁静,未曾察觉吴牛的喘息。

注释:

  • 杖策:拄着手杖。
  • 霜月:霜降后明亮的月光。
  • 苍颜:苍老的面容。
  • :因饮酒而面红的样子。
  • 黑帝:指夜晚或黑暗的统治者。
  • 貂裘:貂皮做的衣服,象征奢华。
  • 太液池:指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广寒宫: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清耿耿:指内心清醒明亮。
  • 吴牛:吴国的牛,可能指代某种特别的牛,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世纪,盛行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冬之际,正值饮酒作乐的季节。诗人在月下漫步,感受到酒后清醒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十一月十日酒散已二鼓与千里步月因至水堂》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和酒后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开篇“杖策踏霜月”,以“杖”与“霜月”的映衬,渲染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仿佛诗人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夜晚。接着“满空烟雾浮”,则将这种寂寥的感觉扩展到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意境。

诗中“苍颜酡蚊酒”描绘了醉酒之时的面貌,细腻地呈现出人醉后的状态,接着“黑帝避貂裘”则隐喻了人们在夜晚的无奈与退缩,暗示着夜色的压迫感。后面的“太液池台晚,广寒宫殿秋”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神话意象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神秘感和孤寂感。

最后一句“归来清耿耿,未省喘吴牛”,表达了在醉酒与自然的交融中,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反思。整首诗在醉与醒之间穿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策踏霜月:诗人拄着手杖,在霜冷的月光下漫步,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2. 满空烟雾浮:夜空中烟雾弥漫,增添了神秘感,突出环境的朦胧与模糊。
  3. 苍颜酡蚊酒:描述因饮酒而面色苍白或酡红的状态,表现出醉酒后的人生状态。
  4. 黑帝避貂裘:象征夜晚的黑暗与奢华的对比,暗示人们对夜晚的退缩。
  5. 太液池台晚:太液池的景色在黄昏时分,更显孤寂和冷清。
  6. 广寒宫殿秋:月宫的秋意,增添了诗的神话色彩,强调孤独感。
  7. 归来清耿耿:返回时清醒而明亮,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8. 未省喘吴牛:未曾察觉周围的喘息声,暗示诗人对现实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黑帝”暗喻夜晚的黑暗。
  • 对仗:如“太液池台晚,广寒宫殿秋”,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添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与饮酒的描绘,探讨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与内心的清醒,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冷清和孤独。
  • 烟雾:暗示模糊和朦胧的感受。
  • :代表欢乐与醉意,也暗示逃避现实。
  • 太液池:象征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杖策”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拄着的手杖
    C. 一种植物
    答案: B

  2. 诗中“黑帝”是指什么? A. 黑夜
    B. 一位神明
    C. 一种动物
    答案: A

  3.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反思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月夜,但更多表现出纵情欢饮的洒脱,而葛立方的作品则更显孤独与哲思,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