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月十日酒散已二鼓与千里步月因至水堂
雪后泥方冻,酒阑寒少威。
傍云生夜月,唤客出柴扉。
篱败犬声合,街闲人影稀。
石栏山几尺,暝霭只依依。
白话文翻译:
在雪后的泥地已经开始结冻,酒席已结束,寒冷的天气使得酒劲不再。月亮从云间升起,叫来了客人走出柴扉。篱笆破旧,犬吠声相依,街道上人影稀少。山石栏杆高几尺,夜色朦胧依旧缭绕。
注释:
- 酒阑:酒席快要结束的意思。
- 寒少威:寒冷的天气使酒的威力减弱。
- 傍云:在云边。
- 柴扉:柴门,这里指家门。
- 篱败:篱笆已经破败。
- 犬声合:犬吠声交错在一起。
- 街闲人影稀:街道上人影稀少,显得冷清。
- 石栏:石头做的栏杆,指代某种场所的边界。
- 暝霭:夜色朦胧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冬季的冷清与酒后微醺的意境,恰似古人对寒冬夜晚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季,表达了酒宴后的孤寂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在寒冷夜晚对友人的回忆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诗的开头通过描写雪后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人通过“酒阑寒少威”传达出一种酒后微醺的状态,酒的热烈与寒冷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宴席的结束与夜晚的来临。接下来的“傍云生夜月”,通过描绘明月升起的景象,带出一种清冷而又孤寂的意境,月光引人思绪,似乎在呼唤着远道而来的朋友。
在“篱败犬声合,街闲人影稀”中,诗人通过静谧的夜晚和稀少的人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独,而“石栏山几尺,暝霭只依依”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山的高耸、夜色的朦胧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层层递进的意象,展现了冬夜的寂寥与酒后的感慨,蕴含着对友谊的眷恋与对孤独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后泥方冻:雪后,泥地开始结冻,冷冽的冬季气息扑面而来。
- 酒阑寒少威:酒席即将结束,寒冷的天气让酒劲减弱。
- 傍云生夜月:月亮从云边升起,照亮了夜空。
- 唤客出柴扉:呼唤朋友走出家门,享受夜晚的宁静。
- 篱败犬声合:破旧的篱笆和犬吠声交织,显示出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街闲人影稀:街道上人影稀少,显得冷清孤寂。
- 石栏山几尺:山石的栏杆高耸,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 暝霭只依依:夜色朦胧而依旧,让人感到迷惘与思绪万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后泥方冻,酒阑寒少威”,前后句的对仗加强了意象的鲜明。
- 意象:月亮、犬声、篱笆等意象渗透出浓厚的情感,形成诗的情景交融。
- 比喻:将环境与自身感受进行比喻,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冬夜的孤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月:代表思念与希望。
- 犬声:传递生活的真实与亲切。
- 篱笆:象征着家庭与归属感。
- 街道: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阑寒少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酒劲十足
B. 酒劲减弱
C. 酒宴热烈 -
“傍云生夜月”中的“夜月”是指什么?
A. 白天的太阳
B. 夜晚的月亮
C. 黄昏的星星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本诗都通过月亮表现思乡情感,但李白的诗更直白,而葛立方的诗则更隐晦,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和深刻,而本诗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