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二首》
时间: 2025-01-06 04:52:59意思解释
旅次二首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视印宜春一月过,宁知平地起风波。未成黔突真如传,俄复脂车去似梭。虽快徵君还北牖,却思太守类南柯。流行坎止何须问,似觉闲中所得多。
白话文翻译:
在宜春的春天,一月的时光已经过去,谁能想到平地上却会起风波?未完成的黔突确实如传说般神秘,转眼间,脂车就像梭子一样飞驰而去。虽然快要召回你北窗之下,却又思念那位太守,如同南柯梦一般。流动与停滞何必再去询问,似乎在闲暇中得到了更多的体悟。
注释:
- 视印:指看印信,这里可能是指书信或来信。
- 宜春:地名,指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 黔突:意指黔地的突起,可能是指某种地理现象或事件。
- 脂车:指用脂肪或油脂制成的车,象征着快速的交通。
- 北牖:北边的窗户,象征着北方的召唤。
- 太守:地方官员,思念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南柯:南柯梦,出自《南柯太守传》,象征虚幻的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表现出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在生活的琐事中发现诗意。
创作背景:
《旅次二首》是葛立方在旅行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流动与停留、思念与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与心境,呈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一月过”,暗示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短暂。接着“宁知平地起风波”,则引出生活中的意外和不安,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常感。
未成的“黔突”暗示着未完成的理想和未实现的愿望,而“脂车去似梭”则展现了生活的快速流转,仿佛一切都在瞬息之间。诗中提到的“北牖”与“南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既有对召回的渴望,也有对虚幻的怀念。
最后两句“流行坎止何须问,似觉闲中所得多”则是对旅途的哲理思考,流动与停滞,似乎在闲暇时反而能获得更多的领悟。这种感悟不仅是对旅程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视印宜春一月过:看着信件,春天的一个月已经过去,提示时间的流逝。
- 宁知平地起风波:谁能想到,平静的地方会突然发生波动,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未成黔突真如传:未完成的事情如同黔地的传说一般,神秘而难以捉摸。
- 俄复脂车去似梭:时间飞逝,交通工具迅速移动,象征着生活的快速变化。
- 虽快徵君还北牖:虽然急于召回朋友,但内心仍然思念那位太守。
- 却思太守类南柯:思念太守如同南柯梦,虚幻而美好,充满怀旧的情感。
- 流行坎止何须问:流动和停滞的状态无需去询问,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 似觉闲中所得多:在闲暇中似乎得到了更多的体悟,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思考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脂车去似梭”,将迅速的移动比作梭子,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南柯梦象征着对美好和虚幻的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思念与感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
- 脂车:象征快速的生活节奏。
- 北牖:象征对召唤的渴望。
- 南柯梦:象征虚幻的追忆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宜春”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冬天
-
“脂车去似梭”中“梭”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交通工具
- C) 织布器具
- D) 一种动物
-
诗中“南柯”意指什么?
- A) 南方的土地
- B) 一种美好的回忆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植物
答案:
- B) 春天
- C) 织布器具
- B) 一种美好的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旅次二首》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在战争背景中流露忧国忧民之情,后者则在旅行中探讨人生哲理,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