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投宿修觉寺》
时间: 2024-09-19 21:1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夜投宿修觉寺
——陆游
陆走崔嵬水下泷,
客中更复客它邦。
晚离方井云藏市,
夜渡新津火照江。
人语纷纷投野寺,
床敷草草寄僧窗。
五更风雨妨归梦,
卧看残灯吐半缸。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来到这座名叫修觉寺的寺庙。
在这里,我仿佛又成了一个旅客,在异乡的土地上。
傍晚时分,从井边离开,云朵遮掩了城市的景象,
夜里,我渡过新津,火光照亮了江水。
人声喧哗,纷纷涌入这偏僻的寺庙,
我在床上草草地铺好,寄宿在僧人的窗前。
清晨的风雨打扰了我的归梦,
我躺在床上,看着残灯映出一缸半满的光影。
注释:
- 崔嵬:形容高耸、陡峭的样子。
- 方井:指四方的井,象征着城市的繁华。
- 新津:指新的渡口,暗示行程的艰辛。
- 纷纷:形容人声喧哗、杂乱的样子。
- 草草:草率、草率铺床,形容简单的住宿条件。
- 五更:指夜晚的最后一更,通常是清晨的时分。
- 吐半缸:形容灯光的微弱和不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归宿感缺失的感慨。修觉寺是他旅途中短暂的栖息之地,反映了他对安宁与平静的渴求。
诗歌鉴赏:
《中夜投宿修觉寺》是陆游在旅途中的一首生动写照,诗中浓厚的孤独感与归属感的缺失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开头两句以“陆走崔嵬水下泷”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崔嵬的山水使人产生一种高远的感觉,但这份美景却伴随着孤独的旅程。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细腻的描写,晚离方井的情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城市即将入夜的时刻,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归属的渴望愈加明显。
“人语纷纷投野寺”一句,展现了寺庙的热闹与人声鼎沸,让人感受到一种异乡的气息。尽管身处喧嚣的环境,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却始终未减,床铺草草,寄宿于僧窗,这种简陋的环境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五更风雨妨归梦,卧看残灯吐半缸”则将全诗推向高潮,五更的风雨打扰了他的梦境,残灯的微光则象征了孤独与无常的生活状态,诗人在灯下的孤寂与思索,令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陆走崔嵬水下泷:描绘了高耸的山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旅途的艰辛。
- 客中更复客它邦:表达了在异乡旅途中的孤独感,诗人感到自己如同流浪者。
- 晚离方井云藏市:傍晚时分离开繁华的城市,感受到夜幕降临带来的孤寂。
- 夜渡新津火照江:夜晚渡过新津,火光照亮江面,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希望。
- 人语纷纷投野寺:人声喧哗,纷纷涌入寺庙,反映出一种喧闹与热闹。
- 床敷草草寄僧窗:简单的住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
- 五更风雨妨归梦:清晨的风雨打扰梦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 卧看残灯吐半缸:灯光微弱,象征着孤独与思索,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灯吐半缸”,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交织。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寺庙、灯光等意象交织,形成浓厚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归宿的渴望,表达了陆游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壮美与人心的孤独。
- 寺庙:寄托了对安宁与归宿的渴望。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独的交织,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晚离方井”指的是:
A. 离开城市
B. 离开井边
C. 离开夜晚
D. 离开寺庙 -
“五更风雨妨归梦”中的“五更”指的是:
A. 凌晨
B. 黄昏
C. 正午
D. 夜晚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孤独感?
A. 水下泷
B. 残灯
C. 草草床
D. 人语纷纷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但更侧重于对秋天的感怀。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