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闲居》

时间: 2025-01-14 23:33:26

松棚黯黯接虚堂,扫地烧香旋置床。

密叶留花供浅酌,断云障日作微凉。

高城薄暮闻吹角,小市丰年有戏场。

白首史官闲尽岁,只将搜句答流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棚黯黯接虚堂,扫地烧香旋置床。
密叶留花供浅酌,断云障日作微凉。
高城薄暮闻吹角,小市丰年有戏场。
白首史官闲尽岁,只将搜句答流光。

白话文翻译:

在幽暗的松棚下,我的虚堂与自然相接,扫净地面后点燃香火,随即安放床铺。
浓密的树叶间留有花朵,供我浅酌细品;断断续续的云彩遮挡着阳光,带来一丝凉意。
傍晚时分,高城之上听到号角声,小市集在丰收的年头上热闹非凡,有戏台可供观赏。
年过白头的史官悠然自得,只有在流逝的光阴中搜寻诗句来回应岁月的消逝。

注释:

  • 松棚:松树搭成的棚子,形容环境宁静幽雅。
  • 虚堂:虚空的堂屋,象征一种清静的居所。
  • 扫地烧香:清扫房间并点燃香火,表示对环境的整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密叶留花:树叶茂密中留下花朵,隐喻自然的美好。
  • 断云障日:断断续续的云彩遮住阳光,形象地描绘了微凉的气候。
  • 高城薄暮:黄昏时分的高城,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 白首史官:年老的官员,指代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初夏闲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时,陆游在诗中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

诗歌鉴赏:

《初夏闲居》是一首表现闲适生活和隐逸思想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初夏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宁静。开篇的“松棚黯黯接虚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处清幽的山林之中,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扫地烧香旋置床”描绘出一种充满禅意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内心的修养。浓密的树叶和花朵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生活中的乐趣与安宁。

而“高城薄暮闻吹角”则转向了外界,描绘了傍晚时分的高城景象,号角声响起,昭示着生活的多姿多彩。最后一联中,白首史官的闲适生活与流光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抒发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诗句追寻的执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棚黯黯接虚堂:描绘一处安静的居所,松树的阴影与虚空的堂屋相连,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
  • 扫地烧香旋置床:清扫环境,点燃香火,安放床铺,展现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密叶留花供浅酌:浓密的树叶间留有花朵,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诗人享受着饮酒的乐趣。
  • 断云障日作微凉:断断续续的云彩遮住阳光,带来凉爽的气息,表现出初夏的舒适。
  • 高城薄暮闻吹角:傍晚的高城传来号角声,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热烈的氛围。
  • 小市丰年有戏场:小市集因丰收而热闹,体现了人们的欢愉与生活的希望。
  • 白首史官闲尽岁:年迈的史官在岁月流逝中感到悠闲。
  • 只将搜句答流光:在流逝的光阴中,诗人只能通过诗句来对抗时间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棚”与“虚堂”相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密叶”、“花”、“云”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棚:象征安宁和自然的环境。
  • 香火:代表精神追求和内心的修养。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 角声:代表生活的多彩与人间的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棚黯黭”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特征?

    • A. 热闹
    • B. 幽静
    • C. 复杂
  2. “白首史官”指代什么样的人物?

    • A. 年轻的官员
    • B. 年老的官员
    • C. 普通百姓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初夏闲居》王维《山中杂诗》:两者皆描绘了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但陆游更强调人际与社会的联系,王维则更专注于个人在自然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