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游莫愁湖,并展徐中山、曾文正遗像,湖上有王壬秋丈楹帖,辨莫愁非妓,与鄙见正同,词中因并申此意》
时间: 2025-01-19 19:5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想当年是何玉貌,今日问名犹艳。早赢过无愁,六代四纪,明皇不算。蒋妹第三,桃家行二,住处都非远。到春时相约湔裙,只怕鸳边月底,影儿还见。却因甚一双太傅,苦要前来厮占。闻道西湖,一双少保,有小青为伴。信千秋胜地,英雄儿女分半。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笑南朝宫井,胭脂辱痕难浣。
白话文翻译:
想当年那位美貌的女子,如今问起她的名字依然光彩照人。早已超越了“无愁”,纵使经历了六代四纪,连明皇都无法与她相比。蒋妹和桃家行的女子都在她之下,居住的地方也不远。到了春天时约定一起洗裙子,只怕在鸳鸯相伴的月夜里,影子还会再见。为何那位太傅,竟然苦苦要前来占有她的心?听说在西湖,有位少保,身边还有小青相伴。相信千秋的胜地,英雄儿女也各自分了一半。这水清澈见底,令人想起那人,不必去秦淮看。嘲笑南朝的宫井,胭脂留下的痕迹难以洗净。
注释:
- 玉貌:指美丽的容貌。
- 无愁:形容无忧无虑。
- 六代四纪:指历史悠久的时间。
- 蒋妹:指蒋家女子,可能是指某位美人。
- 桃家行:指桃家女子,可能是指另一位美人。
- 鸳边:形容美好的情侣关系。
- 太傅:古代官职,地位较高。
- 少保:古代官职,通常位于太傅之下。
- 千秋胜地:形容美丽的地方,历久弥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85-1763),字子明,号愚溪,清代诗人,以其才情和诗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事为主题,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描绘湖光山色,寄托对美人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女性美与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子夜歌》通过对美人及其身世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玉貌”与“无愁”,不仅代表了美丽的外表,更象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在历代的更替中依然令人怀念,诗人以此为引子,带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美的向往。
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识。提到的“明皇”、“蒋妹”、“桃家行”等人物,都是历史与文学中的重要角色,透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美与才情的渴望,使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中最后几句“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则是在强调水的清澈与美人的纯洁,暗示着不必去追逐那些繁华的名利,而应珍惜眼前的真实与美好。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想当年是何玉貌:回忆过去的美人,惊叹其容貌。
- 今日问名犹艳:如今再问,她的名字仍然光彩照人。
- 早赢过无愁:她已经超越了“无愁”的境地。
- 六代四纪,明皇不算:历经六代四纪,连明皇都无法与之媲美。
- 蒋妹第三,桃家行二:提到蒋家和桃家的女子,表明她们的地位不如。
- 住处都非远:暗指这些美人并不远,可能会再相见。
- 到春时相约湔裙:春天时约定一起洗裙子。
- 只怕鸳边月底,影儿还见:担心在月夜里再见到她的影子。
- 却因甚一双太傅,苦要前来厮占:为何那位太傅要来争夺她。
- 闻道西湖,一双少保,有小青为伴:听说在西湖有位少保和小青陪伴。
- 信千秋胜地,英雄儿女分半:相信在千秋的胜地,英雄与美人也分了一半。
- 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这水清澈见底,令人想起那人,不必去秦淮看。
- 笑南朝宫井,胭脂辱痕难浣:嘲笑南朝的宫井,胭脂留下的痕迹难以洗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玉貌”,增强美的形象。
- 对仗:如“蒋妹第三,桃家行二”,对仗工整,增加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多个人物,表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貌:象征美丽与高贵。
- 水:象征纯净与思念。
- 月:象征浪漫与孤独。
- 美人:象征爱情与追求。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主线,展现了美好与遗憾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想当年是何玉貌”中的“玉貌”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容貌
- B. 名字
- C. 名声
-
诗中提到的“千秋胜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秦淮
- C. 南朝
-
“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中的“水”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纯净
- C. 时间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美与历史、爱情与人生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子夜歌》 vs 《庐山谣》:两首诗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感悟,但《子夜歌》更侧重于对美人及历史的追忆,而《庐山谣》则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