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至宵虽短,孤眠恨自长。
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白话文翻译:
冬至的夜晚虽然很短,但我却在孤独中辗转反侧,心中满是怨恨。头枕单薄的被子,寒冷侵入梦境,窗外的月光悄悄地照进我的床上。
注释:
- 宵:夜晚。
- 孤眠:独自入睡,形容孤独。
- 恨:这里指的是怨恨、苦闷的情感。
- 枕单:枕头和被子,单指薄的被子。
- 寒:寒冷,形容天气的寒冷。
- 窥:偷偷看,隐约的意思。
典故解析: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一年中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刻,古代人们常在这个节气进行祭祖、庆祝和祈福。因此,冬至夜有着特别的文化和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辅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常常受到生活压力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至之际,正值寒冷的冬季,诗人借助冬至的夜晚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反映出对生活和情感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冬至之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开头两句“冬至宵虽短,孤眠恨自长”,短短的冬夜却显得漫长,强调了孤独感的加深。接下来的“枕单寒入梦”,则用“寒”字揭示了外部环境的冷酷,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冷漠,梦中也难以获得安宁。最后一句“窗破月窥床”,则以月光的照射作为一种孤独的陪伴,使得整首诗歌在意象上具有层次感,形成了对比:短暂的夜与长久的孤独之间的矛盾,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体对孤独的感受,还反映了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至宵虽短:冬至的夜晚虽然时间短暂。
- 孤眠恨自长:在这样的夜晚,我却感到孤独和怨恨愈发漫长。
- 枕单寒入梦:即使在梦中也感受到寒冷的侵袭。
- 窗破月窥床:窗外的月光透过破窗,静静地照在床上。
修辞手法:
- 对比:夜晚的短暂与孤独的漫长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窗外的月光似乎在“窥”视,赋予自然以情感。
- 意象:寒冷的被子与明亮的月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冬至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冬至:象征着寒冷与黑暗,同时也是希望的开始。
- 孤眠:代表孤独和内心的苦闷。
- 寒:象征着情感上的冷淡和孤独。
- 月光:暗示着宁静和孤独相伴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冬至”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节气
B. 夏天的节气
C. 冬天的节气 -
诗人如何表达他的孤独感? A. 通过描写星空
B. 通过描写夜晚的短暂与漫长
C. 通过描写朋友的陪伴 -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寒冷的感觉? A. 窗破月窥床
B. 枕单寒入梦
C. 冬至宵虽短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冬至》都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思绪,前者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侧重于孤独的感受。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但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