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塞下曲
作者: 戎昱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将归来虏塞空,
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
落日平原秋草中。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将领们归来,敌人的营地已经空无一人,
旌旗刚刚降下,已经回到玉关以东。
高大的战马有三千匹,
在落日的映照下,平原上铺满了秋天的草。
注释:
- 汉将:指汉朝的将领或军队。
- 虏:指敌人或侵略者,这里指侵略汉朝的敌军。
- 塞:边塞,指防御敌人入侵的边境地区。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军队的威武和归来。
- 玉关: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关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 高蹄战马:形容战马的气势和威猛。
- 落日: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战斗的归来。
典故解析:
“玉关”是古代著名的关口,象征着汉朝的边疆防御和军事力量。诗中提到的将领归来,说明战斗的胜利与和平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边塞战争和将士豪情,风格雄壮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盛唐时期,正值汉朝与外敌交战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将士归来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的渴望和对士兵勇敢的赞美。
诗歌鉴赏:
《塞下曲》是一首描绘战争胜利与归来情景的诗,展现了戎昱对边塞生活和将士们英勇精神的赞美。诗的开头“汉将归来虏塞空”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表现出战斗的胜利与敌人的溃败,带出了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接着“旌旗初下玉关东”,将胜利的喜悦与归来的壮丽场景相结合,展现了将士们归来的自豪感。
诗中“高蹄战马三千匹”不仅描写了壮观的场面,也象征着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后一句“落日平原秋草中”则将画面推向一种宁静的氛围,寓意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与安宁。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对胜利的庆祝,也有对将士忠诚与牺牲的敬意。
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戎昱成功地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融入其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将归来虏塞空:汉朝的将领回归,敌人的营地已经空无一人,说明战斗的胜利。
- 旌旗初下玉关东:军旗刚刚降下,已回到玉关东边,展现归来的壮丽场面。
- 高蹄战马三千匹:描绘庞大的军队和强大的战斗力,表现出将士的英勇。
- 落日平原秋草中:夕阳西下,平原上的秋草,暗示着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汉将归来虏塞空”与“旌旗初下玉关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战马、落日、秋草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现。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将士们的归来,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的渴望和对军人英勇表现的赞美,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将: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军人的忠诚。
- 虏塞:代表敌人及战争的威胁。
- 旌旗:象征胜利与归来的荣耀。
- 高蹄战马:象征英勇与力量。
- 落日:象征结束与宁静,预示着和平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汉将归来虏塞空”中“虏”指的是? A. 友军
B. 敌人
C. 商人
D. 平民 -
填空题: 诗中提到“高蹄战马三千匹”,体现了将士们的__。
-
判断题: 诗中“落日平原秋草中”表达的是战争胜利后的宁静。(对/错)
答案:
- B
- 英勇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将士们的英勇与牺牲;而戎昱的《塞下曲》更侧重于胜利后的归来与和平的期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是对《塞下曲》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蕴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