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公兰若深山里,月明松殿微风起。
试问空门清净心,莲花不著秋潭水。
白话文翻译:
云公的庵堂藏于深山之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松树殿堂,微风轻轻吹拂。
我试着问你,空灵的寺庙如何才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莲花却无法与秋天的潭水相触。
注释:
- 云公:指隐居于深山的高人或僧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兰若:古代指寺庙或隐居处,这里用作庵堂的意指。
- 清净心:指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追求心灵的安宁。
- 莲花不著秋潭水:莲花通常生长于水中,但这里表达了莲花与秋潭水的隔离,象征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作品多用以抒发对自然、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戎昱隐居生活的时期,受到了深山幽静的环境影响,表达了他对内心清净、超然物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公的深山庵堂为背景,展开了一场对心灵的追问与思索。首句“云公兰若深山里”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接下来的“月明松殿微风起”,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树殿堂上,微风轻拂,透出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氛围。
而后两句转入哲理的探讨:“试问空门清净心”,诗人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保持内心的清净。在此,空门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与超脱,表现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最后一句“莲花不著秋潭水”,用莲花与潭水的关系,暗示了内心的清净与外界的干扰之间的距离,莲花虽美,却无法与秋水相触,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平静的渴望,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公兰若深山里”: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庵堂,体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 “月明松殿微风起”:通过明月和微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 “试问空门清净心”:诗人提问,表达了对清净心的向往。
- “莲花不著秋潭水”:莲花与潭水的对比,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莲花”比喻内心的清净与理想。
- 对仗:如“月明松殿”与“微风起”,形成和谐的音律。
- 拟人:微风轻拂,给自然赋予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心灵的清净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云公:象征隐逸者,代表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 兰若:隐喻心灵的庇护所,象征清静的境地。
- 月光:象征明亮、清澈的内心状态。
- 莲花:象征纯洁与超脱,隐喻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云公”指的是: A. 一位高僧
B. 一位文人
C. 一位皇帝
D. 一位商人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莲花不著秋潭水”表达的是__与__之间的关系。
-
判断题:此诗主要描述的是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A
- 内心的清净与外界的纷扰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静夜思》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戎昱的《题云公山房》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但戎昱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环境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