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送别牧稀,并柬荩生、钝子,用稼轩韵》
时间: 2025-01-14 07:0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天凄楚菖蒲雨,把行人送将去。
故乡风味知何似,历历树云堪数。
留不住。看一骑红尘,独自长亭路。
也应自语。曾记得来时,杨花满径,化作沾泥絮。
难为我,事业功名尽误。
词人还动天妒。张衡纵草归田赋,漫与人间陈诉。
歌且舞。便竹马交情,大半成尘土。
思量忒苦。好准备相逢,知他魂梦,今夜在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凄清的菖蒲雨中,送别行人。
故乡的风味如何可知,树木云影历历可数。
无法留住行人,只能看见他在红尘中骑马,独自走向长亭。
或许他也会自言自语。曾几何时,杨花满地,化作沾泥的絮。
我实在难以忍受,事业与功名都已错失。
可怜我,连天也嫉妒。张衡虽归田赋,却漫谈人间的事。
歌舞之间,竹马的情谊,大多已成尘土。
思量起来太苦了,真希望能为再相逢做准备,知他今夜的魂梦在哪里。
注释
- 菖蒲: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邪。
-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 红尘:指世间的纷扰与繁华。
- 长亭:送别的地方,诗中象征离别的情景。
- 杨花:杨树的花,常象征离别和伤感。
- 张衡:东汉文学家,代表作有《归田赋》,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宁调元,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离别、游子情怀,常蕴含深厚的乡愁与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乡、亲情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流动的人群与离别的常态。
诗歌鉴赏
这首《摸鱼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凄楚与无奈。开篇就以“凄楚菖蒲雨”引入,营造出悲伤的氛围,暗示离别的苦涩。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细腻的描绘中,树影、云影与行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
诗中反复提及的“留不住”与“独自长亭路”,流露出一种无力感,仿佛无论如何努力,亲情和友情都无法永驻。随着对过往的回忆,诗人感叹自己的事业与功名的失误,流露出对人生选择的懊悔。最后,诗人通过“好准备相逢”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尽管知道那是渺茫的希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当下离别的悲伤,也有对未来重逢的希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人性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天凄楚菖蒲雨:描绘送别时的天气,增加悲伤气氛。
- 故乡风味知何似: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留不住:无奈感,说明人无法掌控离别。
- 看一骑红尘:行人骑马离去,象征世间繁华、流动与孤独。
- 曾记得来时,杨花满径:回忆往昔的美好,充满感伤。
- 事业功名尽误:对人生的反思和遗憾。
- 张衡纵草归田赋:引入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竹马交情,大半成尘土:童年情谊的消逝,令人感叹。
- 思量忒苦:内心的苦楚与思念。
- 知他魂梦,今夜在何处: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渴望重逢。
修辞手法:
- 比喻:把离别比作雨,增添情感。
- 拟人:用“天妒”来表现对人生的不公。
- 对仗:如“歌且舞”与“竹马交情”,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思念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深情,蕴含着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菖蒲雨:象征离别的时刻,渲染了悲伤的气氛。
- 红尘:代表世俗的繁华与人世的纷扰。
- 杨花:象征离别时的伤感,人生的短暂。
- 长亭:送别的地点,承载了无数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菖蒲”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 D. 元宵节
-
“红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乡愁
- B. 世俗的繁华
- C. 人生的苦难
- D. 自然之美
-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了什么?
- A. 美好
- B. 离别与伤感
- C. 友谊
- D. 事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注重豪情与壮阔。
- 王维《送别》:在意象上更为精致,情感上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