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柘龙潭,用吴梦窗韵》
时间: 2025-01-08 19:57:03意思解释
祝英台近 柘龙潭,用吴梦窗韵
作者: 顾太清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松阴,幽涧底,流水漱山股。
红叶寒烟,飞鸟自来去。
苍茫草界羊踪,霜封樵径,石头滑舆夫相语。
酌清俎。穿林瑟瑟风吹,阴崖望堆素。
缥缈峰头,指点过来路。
平临佛刹巍峨,钟声初起,梵音散诸天花雨。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松树的阴影下,幽静的山涧底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寒冷的秋叶在烟雾中纷飞,鸟儿自由地来去。
在广袤的草地上有羊的足迹,霜冻封住了樵夫的小径,石头滑动着,舆夫在相互交谈。
我端着清酒,穿过树林,微风瑟瑟作响,阴暗的山崖上望去,白雪堆积如素。
在缥缈的山峰之巅,手指着过去的路。
在巍峨的佛寺前平静地伫立,钟声初起,梵音传散如天上的花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松:古老的松树。
- 漱:洗涤、冲刷的意思。
- 寒烟:秋天的寒气和烟雾。
- 苍茫:形容景物模糊、广阔。
- 樵径:樵夫走的小路。
- 清俎:清酒和酒器。
- 缥缈:形容轻薄、虚幻的样子。
- 梵音:佛教的音乐和声响。
典故解析
- 佛刹:指佛教寺院,象征宁静和神圣。
- 钟声:在佛教文化中,钟声常常象征着启示与净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字仲恭,号梅谷,清代词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典雅、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柘龙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哲思的作品。诗人在古松阴影下,幽静的涧底流淌着清水,创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红叶和寒烟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感官体验,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飞鸟自由地来去,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向往。
在诗中,"苍茫草界羊踪,霜封樵径"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痕迹,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随着“穿林瑟瑟风吹”,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略显凉意的秋天,风声与环境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
最后,诗人描绘了佛刹的巍峨与钟声的初起,梵音在空中飘散,仿佛在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松阴,幽涧底”:描绘古松的阴影和幽静的山涧,为全诗奠定宁静的基调。
- “流水漱山股”:溪水流淌,声响悦耳,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红叶寒烟,飞鸟自来去”:秋天的红叶与飞鸟的自由,映现了生命的动态美。
- “苍茫草界羊踪”:广袤的草地上留下羊的足迹,暗示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 “霜封樵径,石头滑舆夫相语”:描绘秋霜封住的小路和舆夫间的交谈,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酌清俎”:品酒的闲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穿林瑟瑟风吹,阴崖望堆素”:微风轻拂,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缥缈峰头,指点过来路”:指引过往,暗示人生的旅途与思考。
- “平临佛刹巍峨,钟声初起,梵音散诸天花雨”:宗教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崇高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创造了深刻的意象。
- 拟人:让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类情感相互交融,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不断变化。
- 红叶:象征凋零与美的瞬间。
- 飞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佛刹:象征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使用了哪些自然元素来表现情感?
- A. 古松
- B. 飞鸟
- C. 红叶
- D. 以上皆是
-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象主要是:
- A. 城市繁华
- B. 自然景观
- C. 战争场面
- D. 宗教仪式
-
“霜封樵径”中“霜”字的作用是:
- A. 增加寒意
- B. 表现秋天的气氛
- C. 体现自然的变化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与《祝英台近》的自然宁静形成对比,前者是内心的情感抒发,后者则是对自然的欣赏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